民俗文创玩出新时尚

2023-07-05 07:23 来源:广州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施晓娟)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民俗文创玩出新时尚

2023年07月05日 07:23   来源:广州日报   曹菁

  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大时代背景下,赋予了时代气息的地方土味民俗特产文创产品不断出圈,逐渐走入城市群,“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满足人们日常需要的产品,成为连接文化和旅游的桥梁。

  深山野果变身网红健康伴侣

  传承几百年的土产珍宝、非遗手艺走出深山,不仅要坚守传承,还要不断改良革新,力求满足现代人健康、审美需求。以“壮瑶宝”、壮锦为代表的连山壮族民俗特色文创产品近年走红网络,在提高地方乡村识别度、带动产业突破的探索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功。

  现在不少家庭都有一个可爱萌趣的网红优品——山苍子按摩中药锤,有着壮族鲜艳五彩纹饰,来自连山大山深处的它还自带香气,拿起轻轻在脖子上捶打几下,立即感觉绷紧的肌肉轻松了不少。

  近日,记者走进连山壮瑶宝生态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壮瑶宝”),村民们正忙着制作山苍子手锤、山苍子药枕等。连山群山起伏,湿润气候,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让这里所产的山苍子,比其他地产的颗粒更饱满、香味更浓郁。

  山苍子每年最佳的采摘时间仅40余天,山民们坚持纯手工采摘,手工挑出大而圆润的果籽。然后再经过去皮、晾晒、分拣,并进行严格的清理消菌处理,力求颗颗健康饱满,包装的外套采用的是连山壮瑶族特色棉麻布,每块布都是壮瑶族人民一针一线手工缝制,其中的山苍子药枕因此还获得了国家的发明和外观两项专利。

  “山苍子是大自然赐给壮瑶民族的礼物。几百年前,连山壮瑶先民们就运用山苍子制药、制枕。”当地村干部介绍。近年来,随着文旅创新热的兴起,连山逐渐加大文创业态的占比,围绕山苍子、壮锦的周边文创项目开发吸引了资本和人才的流入。经过10余年的发展,连山山苍子产业已由过去的作坊式生产转变为集原材料深度加工、储藏、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发展格局,年产山苍子精油、药枕、手锤等康养产品超百万件,在市场上极为畅销。

  “我爷爷那一代就用山苍子提炼精油和做枕头了,后来我爸爸接着做。”从小耳濡目染,“80后”壮族小伙何宏学始终怀有“山苍子”情怀,一边在外打拼一边自学技术。2000年,何宏学和妻子覃春辉返乡创业,利用山苍子发展致富产业,在研发生产的同时定时开展免费教学培训,带动农户就业增收,让来自壮瑶大山的宝贝走向更远的地方,惠及更多人群。

  千年壮锦成为国潮新时尚

  壮锦是壮瑶民族的传统艺术,既有朝廷贡品的大雅之美,又为平常百姓所用,当传统艺术融入现代元素,古老的壮锦成为“新时尚”。充满国潮时尚感的壮锦手包、壮锦数码产品封套、壮锦服饰等文创产品走进都市圈,从几块钱的生活用品到上万元的艺术品应有尽有。

  手工织造的壮锦产量极低,熟练的妇女一天只能织一尺左右。壮锦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始焕发新的生命。《壮瑶风采——引领锦衣华服时代新风》项目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职教赛道金牌,再次将社会各界的目光聚焦在古老的壮锦非遗传承与创新。参与获奖项目主创的连山壮锦技艺非遗传承人冀麒宇介绍,他通过改良设备技艺、创新研发产品,推进壮族纺织非遗的创新发展,努力探索非遗项目创新的可推广、可复制性和商业化模式。

  壮锦常以红、黄、蓝、绿为基本色,配以补色,整体色调搭配得当,显得斑斓绚丽、古艳深厚、华而不俗。冀麒宇对壮锦技艺作出了四大创新:一是织机的创新。以前壮锦织机操作复杂,技艺学习至少半年、织锦需要一个多月,改良后的织机新人上手仅需三天,织锦工时也缩短一半。二是面料的创新。在布料里增加了生物蛋白纤维,改善了传统面料的厚重感,增加了舒适性。三是染色的创新。传统的壮锦只有黑、红、黄、蓝、绿5种颜色,且因为植物染色,色彩呈现极不稳定,现在他们沿用传统的植物染色法,运用新的媒染剂和辅助剂,让壮锦从5色变成了220多种颜色。四是设计的创新。得益于前三项的创新成果,冀麒宇团队所设计制作的壮锦,从服饰到家居家纺,运用的场景得到拓宽。

  在青年一代非遗传承人的努力下,互联网思维爆发出新的活力,创新开发的壮锦工艺产品越来越多,壮锦“联名款”的时尚产品走进了大都市的T台秀。2019年4月,经创新设计的壮锦服饰亮相中国民族服饰设计展演,十多件壮锦作品被中国民族服饰展示馆馆藏。

  把农产品自然属性转变为商品属性

  今天,在连山的多个乡镇,各地游客逛民族特产街、品尝地方美食、观赏非遗民俗表演已经蔚然成风。连山是广东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也是全国唯一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山壮锦等非遗的保护传承弘扬更是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连山县先后争取到100万元用于启航计划项目经费实施壮瑶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工程,组织编制非遗通识教材,联合中山大学中国非遗研究中心编制实施《连山非遗保护五年行动计划》。邀请省内外专家举办“非遗的传承、创意与共享”学术研讨会。投入近200万元培育嘉田锦绣、壮瑶风采、壮瑶宝、莲塘醒狮、卢屋寨砖窑等多个非遗工坊,多举措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等非遗“五进”活动,强化非遗整体性保护利用,繁荣连山风韵文化,用多元手段助力连山非遗“传下去”“活下去”“走出去”,对连山特产资源、民族服饰、民俗习惯、饮食文化特色民族文化元素进行提炼、重组以及再开发,融入到产品设计当中,把农产品具有的“特”“优”自然属性转变为商品属性,为乡村带来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