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制造业转型数智化新机遇

2023-07-03 07:3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无人驾驶、无人机配送、无感支付门店……今年以来,数智化消费场景创新为制造业复苏赋予了新机遇与新图景,深深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与方式。

  数智化消费场景,是指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有机融合,推动消费方式与消费体验变得更有效率,增强消费者的效用,满足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在互联网领域,智能穿戴与智能家居拥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受到青睐;在教育领域,AI助手让孩子的学习更有效果、家长的辅导更有成效。还有全能型清洁机器人、智能烹饪机、AI智能燃气热水器、“碳捕捉”环保技术等新产品,均融合了新技术与新模式,彰显着数智化的光芒。而创造这些消费场景的制造企业,也伴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通过数智化不断地自我革新、自我迭代与升级。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数智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力量,创造了大量新的商业模式,也催生了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变革。从需求侧来看,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成为数字化生存时代用户选择产品或服务的重点。从供给侧来看,当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7%,而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全球浪潮中,目前我国还有很多制造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低,企业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特定行业的环保压力更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数智化的基础是数据,我国已经把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提升到战略层面。但就制造业内部来讲,目前数据异构系统多、信息孤岛现象比较普遍,这使得数据应用的效率还有待提高。同时,企业对数据的认知度不高导致应用能力、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都需要通过精准的数智化场景消费,来进一步倒逼制造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而言,在数智化时代,制造企业面临的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无论是用户需求、产业体系,还是产业政策均是如此。在用户需求层面,产品或服务从注重标准化、性价比、实体性到强调个性化、体验性、虚拟性。制造企业可以围绕全流程的消费者体验,通过注重互动、连接、体验来提高品牌黏性,提升制造企业对消费者进行洞察的数据竞争力与影响力,通过场景化、实时化和互动化拓展自己的渠道和客户群。

  制造企业还应从构建与维护消费者关系出发,积极适应数智化场景的要求,重构其战略、组织、业务运营的新型能力体系。一些企业已借助数智化风口,实现了从卖设备到卖服务的华丽转身。在产业体系上,想成为数智化的制造企业,需要在企业战略、业务设计、组织变革上综合求变,通过数智化的平台、应用、服务来完成转型。要通过数智化改造,使各个系统有机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工业互联网生态,打通制造链条的各个环节,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全系统的数据闭环。

  此外,还要时刻保持面向场景消费的数智转型升级的敏锐度。要紧贴目标消费群体的使用习惯,增强制造业市场的调研力度,用交互性、趣味性等方式不断吸引消费者,持续创造更优质的消费体验,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黏性。(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高 雁)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刘朋)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抓住制造业转型数智化新机遇

2023年07月03日 07:3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高 雁

  无人驾驶、无人机配送、无感支付门店……今年以来,数智化消费场景创新为制造业复苏赋予了新机遇与新图景,深深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与方式。

  数智化消费场景,是指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有机融合,推动消费方式与消费体验变得更有效率,增强消费者的效用,满足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在互联网领域,智能穿戴与智能家居拥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受到青睐;在教育领域,AI助手让孩子的学习更有效果、家长的辅导更有成效。还有全能型清洁机器人、智能烹饪机、AI智能燃气热水器、“碳捕捉”环保技术等新产品,均融合了新技术与新模式,彰显着数智化的光芒。而创造这些消费场景的制造企业,也伴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通过数智化不断地自我革新、自我迭代与升级。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数智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力量,创造了大量新的商业模式,也催生了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变革。从需求侧来看,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成为数字化生存时代用户选择产品或服务的重点。从供给侧来看,当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7%,而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全球浪潮中,目前我国还有很多制造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低,企业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特定行业的环保压力更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数智化的基础是数据,我国已经把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提升到战略层面。但就制造业内部来讲,目前数据异构系统多、信息孤岛现象比较普遍,这使得数据应用的效率还有待提高。同时,企业对数据的认知度不高导致应用能力、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都需要通过精准的数智化场景消费,来进一步倒逼制造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而言,在数智化时代,制造企业面临的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无论是用户需求、产业体系,还是产业政策均是如此。在用户需求层面,产品或服务从注重标准化、性价比、实体性到强调个性化、体验性、虚拟性。制造企业可以围绕全流程的消费者体验,通过注重互动、连接、体验来提高品牌黏性,提升制造企业对消费者进行洞察的数据竞争力与影响力,通过场景化、实时化和互动化拓展自己的渠道和客户群。

  制造企业还应从构建与维护消费者关系出发,积极适应数智化场景的要求,重构其战略、组织、业务运营的新型能力体系。一些企业已借助数智化风口,实现了从卖设备到卖服务的华丽转身。在产业体系上,想成为数智化的制造企业,需要在企业战略、业务设计、组织变革上综合求变,通过数智化的平台、应用、服务来完成转型。要通过数智化改造,使各个系统有机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工业互联网生态,打通制造链条的各个环节,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全系统的数据闭环。

  此外,还要时刻保持面向场景消费的数智转型升级的敏锐度。要紧贴目标消费群体的使用习惯,增强制造业市场的调研力度,用交互性、趣味性等方式不断吸引消费者,持续创造更优质的消费体验,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黏性。(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高 雁)

(责任编辑:刘朋)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