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种下一株苗 打开致富路

2021年09月08日 07:1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孙亚慧

  提起海归,人们更多地会联想到西装革履的金融白领、严谨认真的实验室精英,而如今,一批又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爱农村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在青山绿水、田野麦浪间描绘梦想,施展抱负。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报道“乡村振兴中的海归力量”,聚焦回乡创业的海归群体。他们发挥技术优势,提高农村创业创新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编 者

  10年前,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康英德回到福建厦门,创办了“百利种苗”企业,专注于种苗培植技术研发,并面向农民提供优质种苗和先进技术,推广“良种+良法”的种植模式。

  如今,康英德的种苗公司已发展成为福建具有代表性的种苗企业,正是这一株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种苗,帮助农民高效种田,打通了一条条致富之路。

  回国返乡 要做“新型农民”

  2019年10月21日,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92名科技特派员受到通报表扬,康英德名列其中。

  那时,他所创办的“百利种苗”企业已在当地颇具口碑。行走在田间地头,康英德常会碰到农民同自己打招呼:“我们很早就用你家的种苗哩,收成很好!”农家人言语间的兴奋和满足,让康英德感叹:“创业这些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值了!”

  时间回到2011年,在日本明治大学获得农业经济学硕士的康英德,做了一个让身边亲朋好友十分惊讶的决定——回到厦门,在同安竹坝投资上百万,承包了50亩土地,一门心思研究起了蔬菜种苗。

  康英德在农村长大,父亲做农副产品的出口生意,这让他从小便对土地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留学期间,他看到了日本农业灌溉和种苗研发技术的先进水平,也意识到国内农业技术发展存在的差距。这让康英德打定主意,要回国发展种苗事业,改变故乡的农业面貌。

  儿子的决定,父亲并不理解。“在父亲看来,送我出国读书也是为了今后能有个更轻松的工作环境,他不明白我为什么还是要回乡种地。”康英德说,新型农业技术对农民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农业发展的未来,康英德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新型农民”,也终会有得到父亲理解与支持的那一天。

  “打个比方,在农业生产中,种子相当于是CPU、种苗则相当于完整地组装电脑。想要提高农业竞争力,从种子和种苗上发力十分关键。”康英德说。创业之后,他带领团队专注于种苗开发,推广农业的新技术、新方法,他还加入了厦门市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希望提高农民种植的品质和效率,从而逐步带动地区种植产业的升级。

  历经风雨 赢得农民信任

  “好端端的种苗,怎么在嫁接后接口处发黑、腐烂了?”创业不久,技术难题就摆在了康英德面前。

  培植种苗的过程充满艰辛,基质、光照、温度、湿度、水分、病虫害等等因素都会影响种苗成活率。经过在播种、嫁接、定植中反复分组研究,康英德终于找准了问题所在——嫁接夹。

  病灶找到了,康英德与创业团队一遍又一遍地对嫁接夹的切割技术进行改进,耐心完成每次从播种到定植长达几个月的漫长周期。5年后,在失败中一次次总结经验的康英德团队终于实现了技术突破,2016年,他们自主研发的嫁接套管使种苗成活率提高了10%以上。同时,这也改变了公司此前从国外进口嫁接夹的现状,还吸引了不少日韩等国家的种苗企业慕名前来,想要购买百利种苗研发的嫁接套管。

  就在康英德与团队享受着技术突破所带来的喜悦中时,谁也不曾料想到,他们即将遇到创业路上的又一大难关。

  即便在农业技术创新发展、不再“看天吃饭”的今天,天气和环境仍旧会深度影响农业生产。2016年中秋节前,强台风“莫兰蒂”登陆厦门翔安,那是让康英德至今仍感到心痛的几个日夜——强台风给当地农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他的农场里300亩茄子、辣椒、番茄等种苗,被损毁了将近七成。

  这么多种苗一夜之间被毁,康英德心疼极了。但他同时牵挂的还有另外几件事,投机商会不会趁机抬高种苗价格?农民今年的种植和收成都被影响了怎么办?……在种苗业内开始出现涨价势头的时候,康英德站了出来,他向农民承诺:百利的种苗绝不涨价,还会尽全力满足市场的种苗需求。

  “面对台风,我们所有人都是受害者。农民已经遇到自然灾害,遭受了很大损失,我们不能再让他们承受更大的经济损失。”康英德说,那段时间,公司员工们每天都与农民保持联系,稳定他们的情绪,还以低价甚至赠送的形式给经济困难、受灾较重的种植户们供苗。患难与共的担当,让百利种苗在这次灾害中收获了农民的信任。“我们虽然经济损失很大,但赢得了特别多的朋友。”

  做优做强 重视人才培养

  从最初3个人在小平房里合伙干起的种苗公司,到如今每年生产各类蔬菜嫁接苗、实生苗超2亿株,康英德带领团队不断做优做强,在全国种苗产业中排名前列。

  “农民对待种苗是非常谨慎的。大家一开始不信任我们这样的小公司,我们就带头种下自家的种苗,种茄子、种螺旋椒。几个月后,我们的产量相较别的种苗的确有优势,农民也就自然而然地打消疑虑,愿意种植我们的种苗了。”康英德说。

  在同安五显镇,老农梁伟的螺旋椒种得红红火火,全镇闻名,一亩地能有7万多元的收入。而在洪塘镇郭山村,康英德带领团队改变了村子原来单一的种植结构,将只种紫长茄改为增种番茄、甜椒、黄瓜等作物品种,既增加了农民的抗风险能力,也实现了增收。

  “我们与当地种植户的关系也非常紧密,如果种植户想要尝试种植新的品种或是尝试新的种植模式,首先会想到来找我们。”康英德自豪地说。

  专注育苗的同时,康英德也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每年,百利种苗都会前往大中专农业类院校进行宣讲,鼓励更多大学生参与农业发展。康英德坚信,农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因为人才会给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想法与视角。

  如今,愿意返乡创业的海归越来越多,这让康英德感到惊喜。他表示,海归回乡创业要主动地去“接地气”,一些观念和做法要考虑当地实际情况。“海归创业要立足国情,国外一些技术或理念在国外适用,但如果直接全盘照搬到国内,或许就会‘水土不服’,这在农业领域体现得更加明显。”康英德说,创业10年,他遇到过许多困难,也渡过了不少难关,现在依然在面对新的挑战。“这条路还远呐,做农业就是要潜下心,要有‘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不要把步子迈得太快,要脚踏实地慢慢去适应,深耕细作。”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

种下一株苗 打开致富路

2021-09-08 07:1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