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被捅的“马蜂窝”:数据造假引发行业信任危机

2018年10月30日 07:32   来源:时代周报   

  马蜂窝经历了创立以来最大一次公关危机。

  乎睿数据团队发表的一篇文章《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直指马蜂窝内容造假。10月22日,马蜂窝发布声明回应称,涉嫌虚假点评占比微乎其微,自媒体将不法商家的违规行为归结于马蜂窝,与事实严重不符。

  双方两度针锋相对,马蜂窝深陷舆论漩涡,马蜂窝内部人士也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最近我们的确处在风口浪尖上,目前不大方便对外做任何发声。”就连与马蜂窝高层较为相熟的业内人士也向记者表示:“这个时候马蜂窝太敏感了,他们一句话都不肯说,言多必失。”而记者也向多位互联网行业投资者包括马蜂窝的投资方咨询对于此事的看法,不少人表示,“不方便表态”。

  如今事情已经过去一周左右,各方都不约而同陷入了沉默:那个声称要“采取法律手段”的马蜂窝沉默了,那个自称是“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的乎睿数据团队也沉默了,还有所提及的马蜂窝的竞争对手们则自始至终没有发声,投资方保持沉默。

  “马蜂窝”被捅,在喧闹了一周后,事情逐渐归于平静。

  10月26日,有消息传出,马蜂窝即将完成腾讯领投的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20亿美元。时代周报记者就此消息向马蜂窝公关部门求证,对方回应:“从我这边了解到是没有的。”

  行业的通病

  不过,外界依然关注,马蜂窝的资本进程是否会深受影响?

  作为分享型在线旅游社区的马蜂窝,一直以优质内容作为竞争壁垒,并借此从内容打进交易环节,建立自己的护城河,这也是它备受资本青睐的重要原因。可以说,用户UGC内容是马蜂窝的生命线,如今却因为造假嫌疑成为了备受争议的“软肋”。

  乎睿数据团队的调查结果直指马蜂窝的核心:“马蜂窝作为一家主打用户生产内容的旅游网站,2100万条‘真实点评’接近于核心资产,不过这里面有1800万条是通过机器人从竞争对手那里抄袭过来的。”

  文章称,调查发现马蜂窝上存在7454个抄袭账号,平均每个账号从携程、艺龙、美团、Agoda、Yelp上抄袭搬运了数千条点评,合计抄袭572万条餐饮点评、1221万条酒店点评,占马蜂窝官网声称总点评数的85%,且认为马蜂窝的评论暴涨节点和融资有关。

  这个数据让外界哗然。10月22日,马蜂窝对“抄袭点评占总点评数85%”进行了反驳,称“点评内容在马蜂窝UGC内容数据量中仅占比2.91%,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数量在整体用户中占比更是微乎其微,已对这部分账号进行清理”。

  尽管如此,风波依然没有平息。10月23日,马蜂窝的高层出面表态。马蜂窝联合创始人兼CEO陈罡在“圣地巡礼”发布会上表示,“马蜂窝在餐饮等点评数据方面存在部分问题,但远没有外界所表述的那么夸大,欢迎各界的善意监督”。

  没想到的是,“善意监督”这个词却遭到了网友的群嘲,而这背后其实是对互联网企业的戒备心。一石激起千层浪,马蜂窝事件由此引发对互联网行业的信用危机。

  多位业内人士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据造假已经是互联网行业的通病,马蜂窝事件实则扯下了这块遮羞布,只是区别在于是企业官方主动造假,还是入驻的商家造假,揭发数据造假也成为同行之间恶意竞争的手段之一。

  数据造假,成为需要互联网行业共同审视的问题。乎睿数据团队更是在此次“论战”中表示,这个案子最终将决定未来中国20年互联网的走向。另一边,马蜂窝联合创始人兼CEO陈罡则顺势在10月23日的发布会上称,马蜂窝决心要成为公开呼吁告别数据造假的第一家企业。

   数据跑出来的黑马

  有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数据造假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顽疾,并不是一两次危机事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其实10年前就已经存在,它是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野蛮生长而渗入到行业的“毛细血管”中,最常见的包括电商刷单点评、网站用户活跃度、视频公众号点击量等。

  上述人士分析,互联网企业早期很少能够实现盈利,因此除了营收之外,增长数据成为了衡量企业成长能力的重要因素,尤其企业如果在某个新兴领域能够成为数一数二更是容易吸引投资。

  在内地近10多年的在线旅游社区发展中,马蜂窝是跑出来的一匹黑马。相比于已经有将近20年历史的OTA老大携程,马蜂窝(原名蚂蜂窝)在2006年才起步。它的前身是北京一家旅游论坛,以攻略和游记起家,一直以小而美的分享型旅游社区活跃着。

  适应市场发展的蚂蜂窝顺流而上。劲旅智库数据显示,2012年12月,蚂蜂窝用户覆盖数达到313(每百万Alexa安装用户的访问人数(人/百万人)),居国内UGC型在线旅游网站榜首。

  另外,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2月,蚂蜂窝注册用户量已经超过600万。资本也随之而来。2011年10月,蚂蜂窝获得今日资本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不到两年,2013年4月,蚂蜂窝再次拿到今日资本和启明创投的1500万美元B轮融资。

  蚂蜂窝崛起的背后,则是用户消费和旅游服务方式的转变,消费者开始从线下的旅行社购买转向在线旅游预订。当时,蚂蜂窝联合创始人、CEO陈罡曾说道,旅游攻略的出现,将改变在线旅游市场的格局,用户需求的个性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线旅游的发展趋势将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

  2015年3月,蚂蜂窝的C轮融资额超过8500万美元,此轮投资由高瓴资本、Coatue、CoBuilder、启明创投共同参与。也是在2015年前后,这家年轻的创业公司开始从内容切入到交易。

  由于早期阶段用户社区的营造,优质旅游攻略逐渐演变成公司品牌形象,蚂蜂窝养成了一群忠实的用户,相比于其他OTA高昂的市场营销费用,蚂蜂窝的获客成本较低,也为其向旅游电商切入奠定了基础。

   IPO正常推进

  从内容切入到交易,蚂蜂窝不再只是单纯的旅游社区,还兼备旅游产品电商的性质,这也展现了其内容变现的迫切心态。

  2016年,蚂蜂窝内部放出消息,“攻略+交易”战略收效,公司已在2016年二季度实现了单季度盈利。公开资料显示,蚂蜂窝在2016年上半年实现交易额20亿元, GMV同比增长220%。

  亮丽的数据也是在安抚投资方的躁动。尽管近两年中国民众的旅游热情不减,但资本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2016年,在线旅游行业投资“退烧”,投资事件急剧下滑,创业公司倒闭潮来袭。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前后,淘在路上、拒宅网、脚丫旅行网、找好玩、周五旅行网等超过10家在线旅游行业的创业公司宣布破产或倒闭。

  如能登陆资本市场,在线旅游企业才算脱离险境。蚂蜂窝算是跑得较快的一个,它抓紧向自由行、定制游、酒店餐饮等细分领域逐渐深入,并向O2O电商大步迈进,构建“内容+大数据+交易”的商业闭环。类似于美团的模式,蚂蜂窝也曾激励用户发表点评,点评数据出现快速增长。

  去年12月,依靠着内容变现模式,蚂蜂窝终于在“资本寒冬”等来了1.33亿美元的D轮融资,并在2018年初更名为“马蜂窝”。当时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陈罡称,2017年蚂蜂窝接近盈亏平衡,未来3年左右,蚂蜂窝完全能有独立IPO的计划和能力。

  此次内容造假事件中,乎睿数据团队也把矛头指向了马蜂窝正在扩张的餐饮酒店等领域,质疑活跃点评数据作假。不过,这似乎并不影响马蜂窝的资本进程。日前,马蜂窝旅游网副总裁于卓向《财新》表示,希望未来两三年内完成IPO,目前IPO正在正常推进,预计上市地点会选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时代周报记者 吴怡

(责任编辑:刘朋)

精彩图片

被捅的“马蜂窝”:数据造假引发行业信任危机

2018-10-30 07:32 来源:时代周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