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一列满载冰箱、洗衣机、电视机、汽车配件等商品的中亚班列从国铁北京局所属天津集装箱中心站始发,将经由霍尔果斯出境,各类货品将分别运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多个中亚国家。
车轮滚滚,汽笛声声。十月的华北平原天高云阔,一列钢铁驼队满载希望与机遇,自渤海之滨的天津集装箱中心站鸣笛启程,驶向广袤的中亚大地。这趟班列运载的不仅是琳琅满目的优质商品,更承载着深化友谊、共促繁荣的诚挚愿望,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画卷再添生动笔触。
开辟互联互通新通道,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此次常态化开行的中亚班列,首次以“图定”身份融入全国铁路运行版图,标志着京津冀地区与中亚国家的物流协作迈入制度化、稳定化、高效化的新阶段。固定线路、固定班期、固定时刻,如同为国际贸易铺设了一条“钢铁丝路”上的定期航线,极大提升了物流服务的可预期性与规划科学性。相较于以往的非图定班列,新模式有效压缩了综合运输时间,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使冰箱、洗衣机、汽车配件等“中国制造”产品能够更快捷、更经济地抵达中亚市场。这不仅是对上合组织框架内合作共识的扎实跟进,更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利用天津港作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优势,构建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物流网络的关键落子,为区域经济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稳定可靠的陆路动脉。
优化服务保障新机制,班列运行效能获得系统提升。班列的稳定畅行,离不开精密高效的运营组织与协同保障。天津集装箱中心站展现出高度的专业性与责任感,通过精准调配资源、实施优先策略、全程监控运输状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等一系列精细化措施,为班列运行构筑起坚实支撑。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各部门协同联动深化“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应用,显著提升了口岸通关效率,实现了货物在枢纽间的无缝衔接。这种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率为导向的服务理念与操作实践,形成了保障班列常态化、高质量开行的强大合力。前三季度该站中欧中亚班列开行量显著增长的数据,便是这套优化机制卓有成效的有力证明,展现了我国铁路物流体系在市场化、国际化运营中的不断成熟与进步。
拓展合作共赢新空间,共享发展机遇描绘繁荣画卷。这条新通道的意义,远不止于物流效率的提升。它更是一座横贯东西、连接内外的经贸金桥,有效促进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与市场的相互开放。中国制造的工业制成品、消费电子产品等,契合中亚国家的市场需求,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时,也为未来中亚地区的优质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班列的双向乃至多向流通潜力,深刻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有力服务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不仅为京津冀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开辟了更广阔腹地,也为中亚国家融入区域经济链条创造了宝贵机遇,共同书写着平等互利、并肩发展的崭新故事。
长风万里,驼铃新曲。天津至中亚图定班列的汽笛声,是新时代友好合作、开放包容的鲜明注脚。展望未来,随着这条以及更多国际物流通道的持续建设和完善,中国与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必将更加密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务实成果,让和平与发展的阳光普照世界更多角落。(李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