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在途旅客用餐体验,国铁广州局持续优化高铁餐食供应结构,丰富“一份家常饭”菜谱,已研发68款热链餐食产品,与冷链、冻品、汤品等一同构成种类超200款的全新餐食体系。国铁广州局“一份家常饭”的持续优化,蕴藏着高铁服务理念的深刻变革,更是观察高铁“文旅融合”的一扇窗口。
“一份家常饭”的升级,是服务理念从“标准供给”到“个性满足”的飞跃。曾几何时,高铁餐食几乎是清一色的冷链盒饭,缺乏即时的热度和新鲜的口感,且难以兼顾各地旅客的口味偏好。而今,广州局通过开展盒饭口味意见征集、试吃等活动,精准分析不同线路、不同地域旅客的菜系喜好,让餐食从千篇一律的工业品,变身为热辣滚烫的“家常饭”。充满锅气的湘式红烧肉、小炒黄牛肉在长沙南、郴州西等车站登车,让大众在快旅中慢品地方特色美食,感受别具风味的体验。
“一份家常饭”的提质,是方寸餐盒从“味觉导游”到“文旅融合”的转变。当旅客在飞驰的列车上打开一份颇具地方特色的餐食时,他获得的不仅是一份食物,更是一段关于此地风土人情的味觉记忆。湘菜的香辣、粤菜的鲜甜,通过舌尖直抵心灵,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沉浸体验。这种“美食+旅行”的模式并非个例。据中国交通新闻网报道,有铁路局在热门旅游线路推出“春季限定”主题餐食;还有地方联合文旅部门,在动车上开展地方烤肉美食文化体验活动——高铁餐食正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传播地域文化、增强旅客认同感的移动载体。
高铁“家常饭”的“文化名片”能够高效递送至旅客手中,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信息时代,旅客无需离开座位,只需打开12306APP或扫描座椅扶手上的“铁路畅行码”,即可轻松下单。于闭目养神间,抑或是倚窗神游时,现做现炒的热链餐食就能够“锅气十足”地准时送达。科技应用的神奇力量,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通过大数据帮助铁路部门精准把握旅客偏好,加快产品更新迭代,让这张“文化名片”既保持地方特色,又符合大众口味。
随着时空推移,“一份家常饭”在特色农业、饮食文化、消费需求的共振下不断提质升级,这张“文化名片”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热链供餐点的持续拓展,各地特色食材与节气饮食的深入挖掘,更多“地方限定”和“季节限定”餐品即将推出,甚至联合沿线“老字号”品牌,共同打造各色“高铁美食”IP。而关键的挑战在于,热链餐食对时效性要求极高,如何在扩大覆盖范围的同时,保障品质的稳定如一,是必须持续攻克的课题。
当旅客在车厢里打开一份热气腾腾、充满地方风味的餐食时,他们所体验的,已不仅是一次物理空间的位移,更是一段丰富多彩的文化旅程。高铁“家常饭”这张流动的文化名片,在重新定义出行体验的同时,也让每一次抵达都多了一分味觉的期待与文化的回味。(张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