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交通答卷里的民生分量与经济活力

2025-10-10 15:57 来源:咸宁新闻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佟明彪)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双节交通答卷里的民生分量与经济活力

2025年10月10日 15:57   来源:咸宁新闻网   

24.32亿人次跨区域流动,日均3.04亿人次的出行规模,广州南站单站606万人次的到发量。2025年双节假期的交通运输成绩单,用一组亮眼数据勾勒出流动中国的蓬勃生机。这份成绩单不仅是综合交通网络硬实力的彰显,更因服务升级的细腻笔触,写下了民生至上的温暖注脚,成为假日经济火热发展的生动注脚。

流动规模的持续突破,是内需活力的直观印证。这个假期,旅游流与探亲流高位叠加,让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创下历史新高。从假期首日3.36亿人次的峰值突破,到10月7日返程高峰18.3%的同比增幅,庞大客流背后是公众出行需求的集中释放。自驾出行以日均2.4亿人次的规模占据八成份额,高速公路免费政策与充电服务优化实现拥堵和充电难题“双下降”;铁路单日发送量两度突破2000万人次,广州南站返程高峰50.9万人次的纪录刷新历史,铁公空水多式联运的协同发力,构筑起支撑假日经济的交通大动脉。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的客流集聚效应,更让交通流量有效转化为文旅消费、餐饮住宿的经济增量。

服务品质的迭代升级,让出行体验更具温度。交通运输的进步,早已超越“走得了”的基本需求,向着“走得好”的品质追求迈进。北京南站地下快速进站厅实现3至5分钟直达乘车,进站口通行能力提升50%,用空间优化破解枢纽拥堵痛点;广州南站启用76条验证通道,在爱心候车区增派70名志愿者,“爱心/急客”通道为特殊群体开辟便捷路径。从大连站吕玉霜服务台的旅游咨询,到银川客运段的萌娃“百宝箱”,从长春站的爱心轮椅服务,到长沙铁路公安的“三巡联动”疏导,这些遍布旅途的细节改善,让服务既有广度更有精度。特别是人工服务、现金购票等传统渠道的保留,彰显了交通服务对老年人等脱网群体的人文关怀。

交通网络的韧性与协同,是高效运转的核心支撑。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系统性升级。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能力较“五一”增长118%,7833个救援点织密安全保障网,基础设施的完善让自驾出行更安心;襄荆高铁、沈白高铁等新线投用形成旅游环线,夜间高铁与动卧列车延伸服务时段,运输供给与需求变化精准匹配。从城市群内部的跨城串游,到“高铁+租车”的出行组合走红,交通网络的深度融合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激活了区域经济联动的新可能。这种“硬件+软件”的双重提升,让24亿人次的庞大流动得以有序高效进行。

从数据新高到体验升级,双节交通答卷折射出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逻辑: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用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与服务保障的“软升级”,架起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桥梁。当钢轨延伸至乡村末梢,当服务温暖每一段旅程,交通不仅是出行的载体,更成为释放消费活力、促进区域协调、传递发展温度的重要纽带。这份成绩单既是过往努力的总结,更是未来发展的起点。在建设交通强国的征程上,流动的中国必将拥有更便捷、更温馨、更具活力的明天。(何世杰、何宏)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