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铮:穿行在广州南站的暖心“活导航”

2025-08-05 15:3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殷俊红)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邓铮:穿行在广州南站的暖心“活导航”

2025年08月05日 15:3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清晨六点一刻,广州南站巨大的穹顶下,人潮初涌。客运员邓铮正了正胸前的党徽和臂章,汇入流动的人群。他是站里稀缺的“机动岗”,没有固定点位,哪里急需,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疏导人潮、解疑答惑、搜寻失物、帮扶重点旅客。在这亚洲最繁忙的高铁心脏地带,邓铮如同精准的“活导航”,总在旅人焦灼时,第一时间抵达,传递那份安心的暖意。

十分钟“闪电追踪”,找回“全世界”

7月28日的午后,开往深圳北的G6049次列车刚驶离,服务台便传来带着哭腔的求助:“我的平板!落在B2候车区椅子上了!里面有我半年的心血,毕业论文和所有数据!”

邓铮恰好经过。“女士别慌,我来帮您。”他声音沉稳,像一剂定心丸,“离开多久了?平板什么特征?”

“最多十分钟!深空灰iPad,棕色皮套,锁屏是我和导师的合影!”女孩语速飞快。

“B2,十分钟?”邓铮脑海中瞬间有了初步追寻的方案。“分头行动!”他果断通过对讲机知会B2保洁及附近同事留意,同时带失主疾步奔向B2,并请值班台火速调取监控。

目标座位空空如也。女孩脸色煞白。邓铮鹰隼般的目光扫过四周座椅下、垃圾桶旁。保洁反馈未见。对讲机响起监控室的急报:画面显示,平板被斜对面一个约8岁的小男孩拿起,跑到A区玩耍去了。

“A区,下一趟是G9641往汕头,12分钟后检票!”邓铮立刻将男孩衣着特征同步A区同事。“有线索了,您稍候,我去A区!”话音未落,人已奔向A4检票口。

锁定目标!邓铮上前,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小朋友,打扰了。有位姐姐刚才落下了深灰色iPad,棕色皮套,很重要的学习资料在你这里吗?姐姐急坏了。”

小男孩面露窘色,说道,刚才我捡到一个平板,玩了一会就放在那边的椅子上了,说罢带着邓铮拿回平板。

从求助到物归原主,仅仅十分钟。女孩捧着失而复得的“世界”,声音哽咽:“邓师傅,您救了我的学业!”邓铮摆摆手:“下次记得清点好行囊。祝你答辩凯旋!”

“有声”的站台照亮黑暗的旅程

暑运期间人潮鼎沸。巡视中的邓铮敏锐捕捉到一位手持盲杖的旅客,在进站口踟蹰不前,脸上写满无助。

“同志您好,我是车站工作人员。需要帮忙吗?”他主动上前,声音洪亮清晰。

“你好同志!我要坐D3656去南宁东,第一次自己出门,方向全乱了。”旅客张先生声音透着不安。

“先生放心,我送您上车!”邓铮毫不迟疑。他并未直接搀扶,而是轻声询问:“可以搭着我的手臂吗?这样更稳当。”征得同意后,他自然地引着张先生的手搭上自己小臂。

“正前方是安检通道,现在右转。好,前方有小缓坡,慢点,左转,进电梯了,下行。”邓铮化身为张先生的“眼睛”,用精准、及时的语言描绘着路线与环境变迁,语速平稳,如同播报。

安检后,邓铮未带他去拥挤的候车大厅,而是引入安静的重点旅客候车区,递上一杯温水。“D3656次25分钟后检票,您稍歇,我会提前过来。”

检票时刻,邓铮如约而至:“先生,我们去28站台,走无障碍通道,来,下扶梯了,跟我直行50米,好,抵达站台。”他将张先生精准引导至车厢门,与列车长无缝交接:“车长,这位先生前往南宁东,劳烦重点关照。”转身对张先生道:“车长会照顾您,旅途平安!”

列车启动,张先生朝着邓铮声音的方向,用力挥手。他看不见邓铮的身影,却牢牢记住了那沉稳可靠的声音和坚实臂膀传递的力量。

构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通道

7月30日下午,A8至B8中央通道突然传来惊呼。邓铮闻声赶去,只见一位老年旅客瘫坐在椅子上,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家属惊慌失措。

“我是工作人员!大爷怎么了?” 邓铮迅速蹲下询问家属。

“他有心脏病史,刚说胸闷得厉害!”家属声音发抖。

“别慌!我马上叫医生!” 邓铮一边用对讲机紧急呼叫驻站医疗点和120,一边快速疏散围观旅客保持通风。他观察到老人意识尚存但很虚弱。

“大爷,坚持住,医生马上到!尽量深呼吸!”邓铮握住老人的手,声音沉稳有力,试图传递安定。他询问家属是否有随身药物,得知硝酸甘油已含服。

不到5分钟,有两个正在候车的医生赶到现场。邓铮迅速清晰地介绍了老人情况和已采取的初步措施。医生立即展开急救。此时,120救护车也已协调到位。

“担架来了!大家让一让!” 邓铮与同事迅速配合医护人员,将老人平稳抬上担架。他熟悉站内路线,主动在前方引导,以最快速度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避开人流密集区,直达救护车停靠点。

看着救护车疾驰而去,邓铮才感觉到制服已被汗水浸透。后来得知老人因送医及时转危为安,家属专门打来电话致谢。邓铮只是说:“人没事就好,这都是我们应该的。”

在邓铮近二十年的“流动”征途上,这样的故事日复一日上演。他是“活地图”,对南站的布局、瞬息万变的时刻表了然于胸,总能指点迷途者最优路径;他是“第一响应人”,处置过无数突发不适,懂初步救护,更懂如何高效召唤专业力量;他是“润滑剂”,在旅客因误会或延误摩擦升温时,总能以真诚沟通冰释前嫌;他是“万能钥匙”,从疏导大客流到搭手拎一件沉重行李,从解答各式各样的咨询到寻找走失孩童,职责的边界在他脚下无限延展。

邓铮的抽屉深处,珍藏着一沓特殊的“勋章”,那都是来自天南海北旅客的感谢信。信中那些质朴无华的字句,比一个个“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的奖状更触动心弦。每一封信,都封印着一个被温暖过的旅途瞬间,都是“人民铁路为人民”庄严誓言的无声回响。

人海中,邓铮整了整着装,目光掠过喧嚣的站厅。对讲机传来新的指令,他沉声应和,脸上是那份熟悉的专注与沉静,再次迈开脚步,汇入永不停歇的人流。寻找、引导、守护,他的身影,信号满格,始终在线。(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 通讯员 张晓洁)

(责任编辑:殷俊红)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