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种谷子,收多收少全看天,卖多卖少看商贩脸色。现在好了,厂里直接收,价格还比市价高5毛钱,咱只管一门心思种好地就行!”尤杖子乡尤杖子村村民范大爷看着自家金灿灿的谷子过磅装车,笑得眼角堆起了褶子。这朴实的心里话,道出了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崭新的杂粮加工厂拔地而起,不仅让谷子有了“稳定归宿”,更让乡亲们的日子有了“踏实奔头”。

这希望的种子,由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播下。自定点帮扶尤杖子乡尤杖子村以来,驻村工作队深入调研,发现一个令人忧心的现实:村子地处大凌河流域,沙土地特别适合种植谷子,且当地谷子颗粒饱满、口感软糯,种植历史久远。然而,“散、小、弱”的传统种植模式,却让好产品屡屡遭遇销售困境。每到收获季,商贩压价、运输损耗、储存霉变,村民的辛劳常常大打折扣。“必须建个加工厂!”这个念头成为了破局的关键。2024年,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果断投资170万元,为尤杖子村建起了现代化的杂粮加工厂。

厂子建起来只是第一步,如何让优质小米“走出去”、让产业“活起来”?工作队精准施策,联系辽宁金火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接手运营。企业承诺:优先收购本村谷子,且收购价每斤高于市场价5毛钱!依托企业的成熟渠道负责销售,一举解决了加工厂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和村民的销售难题,点燃了种植的希望之火。7月1日,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企业人员挨家挨户上门,一次性收购谷子12吨。短短三天,这些谷子就在新建的厂房里完成了加工。这不仅让村民手中的“金豆子”变成了“真金白银”,更直接带动了村里部分劳动力就业。

这座由帮扶力量催生的杂粮加工厂,正隆隆作响。它加工着饱满的谷粒,更“打磨”着乡村振兴的金色希望。如今,尤杖子乡尤杖子村村民的日子,就像那熬得越来越浓稠、越来越香甜的小米粥,暖胃,更暖心。
作者: 李颖 范树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