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之举:一场本可避免的“情绪脱轨”

2025-07-05 11:26 来源:大江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佟明彪)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破窗之举:一场本可避免的“情绪脱轨”

2025年07月05日 11:26   来源:大江网   

7月2日晚,K1373次列车因突发事故滞留东孝站,一场关于生命安全与秩序维护的考验在闷热的车厢内上演。当一名男性旅客抡起消防锤砸向车窗时,他不仅打破了列车的玻璃,更打破了危急时刻应有的理性与秩序。这起事件值得我们深思:在突发情况下,是个人情绪宣泄重要,还是集体安全与秩序更重要?

事故发生后,列车工作人员迅速采取了科学合理的应急措施――开启全车80余个气窗通风,为重点旅客提供冰水、八宝粥等物资,将身体不适旅客转移至较凉爽的软卧车厢。这些措施虽不能完全消除闷热,但已最大限度保障了旅客基本舒适度。值得肯定的是,工作人员没有贸然开启车门,因为1.3米的高度差和夜间环境极易导致下车旅客摔伤,这种专业判断体现了对旅客生命安全的负责态度。

在极端环境下,情绪管理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那位破窗旅客的焦虑可以理解,但行为不可倡导。列车是一个封闭的移动社区,任何个体的过激行为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威胁全车安全。试想,如果破窗导致大规模跳窗或踩踏,后果将不堪设想。列车工作人员迅速用身体阻挡破损车窗,乘警及时隔离现场,这些专业处置防止了事态恶化,展现了铁路应急体系的成熟度。

铁路公安对该旅客的从轻处理体现了执法温度,但绝不能成为效仿的理由。每个公民都应明白,紧急情况下更需保持冷静克制,盲目自救可能演变为集体危险。列车工作人员不是万能的,但他们经过专业培训,最了解如何平衡各种风险。旅客的信任与配合,才是安全的最大保障。

这起事件也折射出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是否在日常中培养起了足够的应急素养?是否了解在密闭交通工具中如何正确应对突发状况?铁路部门或许需要加强相关宣传,而每位旅客也应主动学习基本的安全知识。

当列车最终换挂机车恢复运行时,那块破损的车窗如同一道警示:在突发事件面前,理性与合作才是真正的“安全锤”。我们呼吁,未来遇到类似情况时,旅客能够多一分耐心,多一分信任,与工作人员携手共渡难关。因为只有每个人都守好自己的“情绪轨道”,集体安全这趟列车才能平稳抵达终点。(清清)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