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承载着88年历史记忆的老通化站圆满完成了它的最后一班客运任务,正式谢幕。与此同时,一座现代化的新通化站以崭新的面貌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沈白高铁开通运营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老站谢幕,承载几代人的记忆。始建于1936年的通化站,于1937年11月正式投入运营,作为通化及周边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它见证了通化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变迁与发展。这88年间,这座老站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情感,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情感寄托,它的谢幕,不仅是对过去的告别,更是对未来新生活的期许。
新站启航,现代化枢纽赋能区域发展。新通化站总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设有6个站台14条线路,可容纳1500名旅客同时候车。相较于老站,新站的运力显著提升,车站采用高铁与普速列车一体化设计,配备了智能检票、无感刷脸进站等先进设施,为旅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新站的启用,不仅提升了通化的交通枢纽地位,更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沈白高铁,东北高铁网的“关键拼图”。沈白高铁作为东北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它连接沈阳、通化、白山等地,终至长白山站,穿越复杂地质条件,桥隧比高达77%,展现了我国高铁建设的卓越成就。新通化站的启用,不仅标志着通化交通枢纽的焕新升级,更为沈白高铁的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沈白高铁通车后,沈阳至长白山的旅行时间将大幅缩短,为东北地区的交通效率带来显著提升。沈白高铁的建成,不仅填补了抚顺、通化、白山不通高铁的空白,更将进一步完善东北高铁网络布局,与京哈、沈丹、敦白等高铁互联互通,形成东北东部快速客运通道,促进沈阳都市圈与长白山地区的经济联动,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坚实支撑。长白山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高铁通车后预计将迎来更多京津冀、辽中南地区的游客,推动“冰雪经济”持续升温,同时,通化的人参、山珍等特色农产品也将借助高铁物流优势,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此外,高铁网络优化将加速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流动,促进东北城市群协同发展,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新引擎。
新通化站的启用预示着沈白高铁的开通在即,标志着东北交通建设迈入新阶段。它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推动东北振兴的“黄金线”,将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交通保障。(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