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上午,由湖南省委网信办、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联合组织开展的“发现最美铁路·阅黔常秀美风光”网络宣传活动在张家界西站启动。一支由中央及省市网络媒体记者、网络自媒体达人组成的发现团,将踏上黔常铁路沿线,开启为期三天的深度探访之旅。(6月17日 南方网)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之一渝厦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黔常铁路于2019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以来,已悄然重塑了渝鄂湘三省交界的壮丽河山,为武陵山区的振兴奏响铿锵序曲。
黔常铁路是引领山区振兴的强劲动脉,为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昔日武陵屏障,横锁湘鄂渝;今朝铁龙驰骋,天堑化通途。黔常铁路的贯通一举结束了三省市交界地带长期无铁路覆盖的历史,让常德、张家界、湘西州、恩施州、黔江区昂首迈入高铁时代。这不仅是地理阻隔的突破,更是经济血脉的畅通。沉睡的矿产得以高效开发,沉睡的风景名胜被疾速唤醒。张家界西站作为全线最大枢纽,其辐射效应已点燃了咸丰、来凤、龙山北、桑植等站为中心的旅游新圈层,沿线“烫金名片”般的资源正转化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一条铁路,托起的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坚实骨架,更是老区人民发家致富、奔赴小康的希望之路。
黔常铁路是传承多元文脉的璀璨纽带,让民族精魂在时代长河中熠熠生辉。黔常铁路如同一条穿缀珍珠的丝线,将散落于武陵大地的文化瑰宝精心串联。列车驶过龙山北站,这片孕育了土家摆手舞、土家织锦的土地,亦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核心所在,任弼时、贺龙等先辈足迹犹存;三万七千枚沉睡的里耶秦简在此重见天日,述说着古老文明的厚重。常德站外,“桃花源里的城市”静候来者,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原型地,千载文心于此悠然栖息。黔常铁路让秦简的智慧、土家的歌舞、革命的星火与文人的诗意跨越时空阻隔,在高速流动中碰撞交融,激荡出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的蓬勃生命力。
黔常铁路是展示绿色发展的生态画廊,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画卷。疾驰的车窗外,是张家界三千奇峰、八百秀水的鬼斧神工,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的壮阔画卷,森林覆盖率高达71%,宛如长江中游的绿色心脏。桃源站外,“桃源八景”诗意绵延;常德柳叶湖烟波浩渺,城头山遗址静默诉说着稻作文明之源。黔常铁路的规划建设,始终将守护这方绿水青山置于核心。线路巧妙融入武陵山脉的肌理,让世界级的黄金旅游线与国家级生态屏障区和谐共存。乘客凭窗远眺,领略的不仅是如画风景,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中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车轮滚滚,幸福向前。黔常铁路载着老区人民的梦想与期待,奔向共同富裕的广阔天地。黔常铁路所承载的,正是无数个“武陵山”走向振兴的缩影,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先行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光辉典范。(朱志清、唐思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