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三大造船指标同步增长

2024-02-03 08:11 来源:中国证券报

  2月2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简称“船舶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船舶工业呈现稳中向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同步增长,收入、利润、出口额全面提升。同时,2023年,我国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已连续14年稳居世界第一,三大造船指标的全球市场份额首次全都超过50%。

  船舶工业协会预计,2024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将在4500万载重吨左右,新接订单量约5500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保持在1.3亿载重吨以上,有望继续推动相关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

  ● 本报记者 李嫒嫒

  船舶产品出口金额增长21.4%

  船舶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2023年12月底,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

  202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0.2%、66.6%和55.0%,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较2022年同比分别增长2.9个百分点、11.4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

  其中,2023年,全国完工出口船34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6%;承接出口船订单665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4.1%;2023年12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1301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7%。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1.6%、93.4%、93.4%。

  基于出口船舶市场的亮眼表现,2023年,我国船舶产品出口金额达3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1.4%。其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出口金额合计187.1亿美元,占出口总金额的58.7%。

  2023年,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91个国家和地区,向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出口船舶金额分别为177.3亿美元、29亿美元和28.4亿美元。带动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37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润总额259亿元,同比增长131.7%。

  国际市场份额领先

  2023年,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亮点十足,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高端装备建造取得突破、新船订单结构不断优化。

  在国际市场方面,2023年,我国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已连续14年稳居世界第一。骨干船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分别有5家、7家和6家企业位居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其中,中国船舶集团造船三大指标在全球造船集团中均位居第一。

  2023年我国高端装备建造取得突破,船海产品全谱系发展。2023年11月,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商业首航,标志着我国已形成船海产品全谱系总装建造能力。

  2023年我国船企交付了20艘全球最大24000箱超大集装箱船,4艘17.4万立方米大型LNG运输船,以及全球最大浅水航道8万立方米LNG运输船,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五代“长恒系列”17.4万立方米大型LNG船顺利出坞。

  同时,新船订单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我国船企巩固优势船型地位,抓住细分市场轮动机遇,新船订单结构不断优化。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位居全球首位。LNG、甲醇动力等绿色船舶订单快速增长,氨燃料预留、氢燃料电池等零碳船舶订单取得突破,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到57%,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

  上市公司业绩预增

  随着船舶行业的回暖,2023年多家造船领域上市公司业绩预计大增。

  2023年,中国船舶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7亿元至32亿元,同比增长1470.95%至1761.87%。对于业绩大幅预增,中国船舶表示,2023年全球新造船市场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随着前期低价船订单的逐渐出清,公司手持订单结构不断改善;围绕全年生产任务指标,公司加强生产管控,提高生产效率,营业收入同比增幅较大,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中国动力预计,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5亿元至8.2亿元,同比增长95.38%到146.48%。对于业绩增长,公司表示,船舶行业回暖,柴油机板块子公司2023年销售规模扩大,订单大幅增长,且主要产品船用低速发动机的价格也有所增长,毛利率得到提升。同时,订单增多导致预收款大幅增长。

  据多家国际机构发布的最新经济展望,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加上地缘冲突不断等因素影响,全球航运业和造船业将面临更多挑战,但随着行业脱碳进程加快,对新造船市场将产生积极作用。

  船舶工业协会表示,预计2024年全球造船完工量将保持在1亿载重吨的历史较高水平,新接订单量将在8000万-1亿载重吨,手持订单量保持在2亿载重吨以上;我国造船完工量将在4500万载重吨左右,新接订单量约5500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保持在1.3亿载重吨以上。这有望继续推动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增长。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方)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交通运输 > 海运 > 正文
中经搜索

2023年我国三大造船指标同步增长

2024年02月03日 08:11   来源:中国证券报   ● 本报记者 李嫒嫒

  2月2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简称“船舶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船舶工业呈现稳中向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同步增长,收入、利润、出口额全面提升。同时,2023年,我国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已连续14年稳居世界第一,三大造船指标的全球市场份额首次全都超过50%。

  船舶工业协会预计,2024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将在4500万载重吨左右,新接订单量约5500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保持在1.3亿载重吨以上,有望继续推动相关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

  ● 本报记者 李嫒嫒

  船舶产品出口金额增长21.4%

  船舶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2023年12月底,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

  202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0.2%、66.6%和55.0%,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较2022年同比分别增长2.9个百分点、11.4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

  其中,2023年,全国完工出口船34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6%;承接出口船订单665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4.1%;2023年12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1301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7%。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1.6%、93.4%、93.4%。

  基于出口船舶市场的亮眼表现,2023年,我国船舶产品出口金额达3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1.4%。其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出口金额合计187.1亿美元,占出口总金额的58.7%。

  2023年,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91个国家和地区,向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出口船舶金额分别为177.3亿美元、29亿美元和28.4亿美元。带动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37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润总额259亿元,同比增长131.7%。

  国际市场份额领先

  2023年,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亮点十足,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高端装备建造取得突破、新船订单结构不断优化。

  在国际市场方面,2023年,我国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已连续14年稳居世界第一。骨干船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分别有5家、7家和6家企业位居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其中,中国船舶集团造船三大指标在全球造船集团中均位居第一。

  2023年我国高端装备建造取得突破,船海产品全谱系发展。2023年11月,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商业首航,标志着我国已形成船海产品全谱系总装建造能力。

  2023年我国船企交付了20艘全球最大24000箱超大集装箱船,4艘17.4万立方米大型LNG运输船,以及全球最大浅水航道8万立方米LNG运输船,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五代“长恒系列”17.4万立方米大型LNG船顺利出坞。

  同时,新船订单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我国船企巩固优势船型地位,抓住细分市场轮动机遇,新船订单结构不断优化。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位居全球首位。LNG、甲醇动力等绿色船舶订单快速增长,氨燃料预留、氢燃料电池等零碳船舶订单取得突破,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到57%,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

  上市公司业绩预增

  随着船舶行业的回暖,2023年多家造船领域上市公司业绩预计大增。

  2023年,中国船舶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7亿元至32亿元,同比增长1470.95%至1761.87%。对于业绩大幅预增,中国船舶表示,2023年全球新造船市场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随着前期低价船订单的逐渐出清,公司手持订单结构不断改善;围绕全年生产任务指标,公司加强生产管控,提高生产效率,营业收入同比增幅较大,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中国动力预计,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5亿元至8.2亿元,同比增长95.38%到146.48%。对于业绩增长,公司表示,船舶行业回暖,柴油机板块子公司2023年销售规模扩大,订单大幅增长,且主要产品船用低速发动机的价格也有所增长,毛利率得到提升。同时,订单增多导致预收款大幅增长。

  据多家国际机构发布的最新经济展望,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加上地缘冲突不断等因素影响,全球航运业和造船业将面临更多挑战,但随着行业脱碳进程加快,对新造船市场将产生积极作用。

  船舶工业协会表示,预计2024年全球造船完工量将保持在1亿载重吨的历史较高水平,新接订单量将在8000万-1亿载重吨,手持订单量保持在2亿载重吨以上;我国造船完工量将在4500万载重吨左右,新接订单量约5500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保持在1.3亿载重吨以上。这有望继续推动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增长。

(责任编辑:李方)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