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输血和组织再造,万科能否迎来柳暗花明

2025-11-06 16:4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冬阳)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财务输血和组织再造,万科能否迎来柳暗花明

2025年11月06日 16:43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财务安全与组织再造的双重变革中,万科正试图在政策东风里率先筑底。

中国房地产行业标志性企业万科近期获得大股东深铁集团220亿元借款额度,专项用于偿还公开市场债券。这是深铁集团今年第11次向万科提供借款,合计金额已达291.3亿元。

与此同时,万科在组织架构上完成了“顶层革命”——撤销区域层级,集团总部直接管控16个地区公司。这场组织变革打破了过去近20年的“诸侯模式”,标志着万科正式进入深度调整期。

在“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万科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的变革路径,可能为中国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提供重要参考。

财务输血:大股东强力支援

万科11月2日发布公告,与深铁集团签署《关于股东借款及资产担保的框架协议》,获得不超过220亿元的借款额度。专项用于偿还公开市场债券本息,这一安排凸显了债务化解的紧迫性与针对性。

截至公告日,深铁集团已向万科提供无担保借款合同金额203.73亿元,实际提款197.1亿元。根据借款条件显示,万科需提供各类资产作为担保物,抵质押率控制在50%-70%之间。

尽管获得大股东持续输血,万科的债务压力依然不容小觑。万科2025半年报显示:万科实现营业收入1053.2亿元,同比下降2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19.5亿元,较去年上半年98亿元的净亏损有所增加。

资产负债方面,截至报告期末,万科的净负债率为90.4%,较2024年底提高9.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73.1%,较2024年底降低0.6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万科实现销售面积538.9万平方米,销售金额691.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2.6%和45.7%。但其在15个城市销售金额仍排名前三。相比之下,万科货币资金只有740亿元,短期偿债缺口明显,这也是大股东不断“输血”的关键原因。

对于业绩亏损,万科在公告中解释,主要系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规模显著下降,毛利率仍处低位,叠加行业、市场和经营环境变化,新增资产减值计提,以及部分大宗资产交易和股权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

组织再造:告别“诸侯模式”

今年9月,万科进行了组织架构的重大调整,撤销了原有的开发经营本部及五大区域公司。取而代之的是集团总部直接管理的16个地区公司,打破了沿用近20年的“集团-区域-城市”三级架构。

分析人士指出,过去区域公司“各自为战”造成的资源浪费、决策失误和内耗,在当下已成为企业不能承受之重。集权管控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极限降本”,打破“诸侯割据”、杜绝内部损耗,实现资源全国一盘棋。

但万科的销售端仍不容乐观,2025年上半年万科销售金额691亿元,同比下降45.7%。自身造血功能变得较差,通过集权控本,最大化集中资源,以应对债务压力,成为当下首选。

尽管面临财务与经营压力,万科在产品创新方面的探索仍在继续。以上海“理想之地”为代表的“未来城市理想单元”项目,试图为行业提供转型样本。这一项目集住宅、市集、商店、办公、运动馆、幼儿园、养老和政务服务于一体,构建了步行10-15分钟生活圈。“理想之地”自2023年6月面向市场销售以来,曾位列上海2023年度新建商品房销售榜的第一位,显示出市场对创新产品的认可。

万科的产品创新与“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谋而合。沿着这些方向,万科未来将聚焦综合住区开发、物业服务和租赁公寓三大优势主业。

房地产行业告别高杠杆、高周转的狂飙突进时代,头部企业如万科,不得不通过财务重组与组织变革来应对时代变革。能否将产品创新能力转化为持续盈利模式,决定着万科能否在政策东风中迎来柳暗花明。(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春棉)

(责任编辑:李冬阳)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