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下简称总局)新下发了针对限制选秀类节目的“加强版限娱令”,其中包含歌唱类节目最多保留4档,新闻、经济、文化、少儿、体育等类型节目按周时长计算不少于30%,每天不少于30分钟国产纪录片,每天播放不少于30分钟国产动画片”等规定。有媒体记者致电各大卫视相关负责人,他们均表示尚未收到正式通知,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看过网传的文件后认为此事是板上钉钉,一旦实行对卫视明年的节目编排将会有很大影响。也有卫视表示准备充足,“加强版限娱令”对节目编排影响不大。
小编认为,旨在限制电视节目泛娱乐化倾向的“限娱令”在民间流传已久,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次所谓的“限娱令”就像寓言故事里顽童喊的头两遍“狼来了”,不过是一场愚弄他人的游戏。因为近几年广电总局的各种限令已经让人们见怪不怪。日前终于得到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金德龙证实,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一纸“限娱令”将对以依靠“娱乐节目”拉动广告起家的各大卫视带来不小的冲击。走进了“后限娱令时代”的荧屏,各大依靠“娱乐节目”的电视台又该寻找什么出路呢?
这份传说中的“加强版限娱令”其实名为《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于2013年10月12日下发。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金德龙证实,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金德龙强调此限令的内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限制娱乐”。主要内容为:
1.优化节目结构,丰富节目类型。进一步扩大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新闻、经济、文化、科教、生活服务、动画和少儿、纪录片等类型节目的播出比例,总播出时长按周计算不少于30%。道德建设类节目需安排在6:00-24:00之间播出。按周计算平均每天6:00-次日1:00之间至少播出30分钟的国产纪录片;平均每天8:00-21:30之间至少播出30分钟的国产动画或少儿节目。
2.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引进管理。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年播出的新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个,当年不得安排在19:30-22:00之间播出。
3.抵制过度娱乐,防止雷同浪费。每季度总局通过评议会择优选择一档歌唱类选拔节目安排在黄金时段播出,其余不得安排在19:30-22:30之间播出;总局将对电视晚会进行调控,原则上重要节假日期间每日不超过3台。
4.履行社会责任,实行年报制度。自2013年起,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须在每年年末向总局提交本频道落实各项管理规定、履行社会责任的年度报告,内容包括完成《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外界所称“限娱令”)以及本《通知》等文件中各项规定、指标具体情况。总局将对各频道年度报告进行审核,并依据实际情况作出奖惩。
5.切实加强管理,做好备案工作。凡拟在2014年1月1日起每天任何时段播出的新闻类、道德建设类、歌唱选拔类、晚会类、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需要提前两个月申报备案;每天19:30-22:00播出的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类型的节目,需按规定履行备案手续。
小编有话说:广电总局的这一纸“限娱令”带给了业界和观众们不小的撼动。“限娱令”要治理广播电视节目中过度娱乐低俗化的倾向,筛除类似节目。过度煽情、弄虚作假、扭曲观众审美观的过度娱乐化节目内容。
限制唱歌数量:不能多于4档
如果按照此次“限娱令”的要求,明年各大卫视将是一场激烈厮杀。临近年底,央视、湖南卫视等2014年节目安排已经出炉,《我是歌手》不仅赛制延长一个月,并且还极有可能调整到黄金档播出。而湖南卫视传统选秀“快男”、“快女”《中国最强音》等,恐怕都将销声匿迹。今年依旧创造收视传奇的《中国好声音》,作为最具话题、口碑和人气的节目,几乎可以肯定将拿到明年继续播出的一张通行证。如此推测,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北京卫视《最美和声》、安徽卫视《我为歌狂》等十几家卫视争夺剩下的两个歌唱类节目席位,竞争可谓相当激烈。
限制引进版权:每年只能有一档
近年来,从国外引进节目版权已经是各个卫视流行趋势,从原本单一的歌唱节目,目前已经扩展到真人秀、益智、亲子、运动等等多个方面。此次“限娱令”针对版权引进首度出台了相关规定:每家卫视每年新引进的国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档。
从各个卫视的主流综艺节目看,从海外引进版权已经是大势所趋。从事海外版权引进的世熙传媒公司总裁刘熙晨表示,因为国外成熟的节目开发模式领先国内几十年,所以,引进节目既能节省资金又能有收视保证,《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以及《我是歌手》等节目的成功都让综艺节目版权引进成为各大卫视炙手可热的选择。
业内人士分析,本次针对版权引进的规定,仅仅是要求每家卫视每年只能新引进一档海外版权节目,对原有的从海外购进版权节目并未做任何要求,所以该条规定只会对某些实力雄厚的卫视有影响。
业内人士分析:“其实短短十年间,我们的综艺节目从借鉴、山寨到购买版权然后本土化改造,对于版权引进,广电总局一直没有出台调控。而版权引进的费用和研发一档节目二者相比,几乎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广电总局出台这个规定,本意上应该是希望有实力的卫视台加大对新节目形态研发的投资。”
因为有引进《我是歌手》和《爸爸去哪儿》的成功经验,湖南卫视2014年拟推出高龄真人秀《花样爷爷》和时尚选拔类真人秀《时尚之星》,两档节目版权均来自韩国。而湖北卫视2014年也计划引进韩国户外真人秀《绝对不一样》和荷兰节目《世界达人秀》,已超出了广电总局此次“限娱令”的规定范围。最终结果如何,要看广电总局对这一份“限娱令”的执行程度。
小编有话说:“限娱令”对于歌唱类和引进版权类节目调控力度还是很大的。娱乐是可以有的,可怕的是过度娱乐。同质化现象严重,为了更好的博人眼球,于是在竞争中不可避免的就走向低俗、庸俗、粗俗。过度娱乐也会带来一种虚假的“文化繁荣”,但在这样的繁荣下是否能推动全民的文化素质,结果不由得知。
按照荧屏消费需求来看,四档歌唱真人秀节目差不多就够了。今年13档同类节目,观众关注的还不就是《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梦之声》《快乐男声》这几档?可娱乐节目也摆脱不了溢出效应,有一档节目成功了大赚特赚,就避免不了有其他卫视要跟进。
加强版“限娱令”的根本指向,貌似是杜绝节目内容重复,鼓励节目类型创新,这个愿望是好的,但前提得是内地电视娱乐业拥有足够的原创能力。遗憾的是,这几年火爆的歌唱真人秀节目,包括其他类型的一些节目,大多是购买国外版权重新制作。以眼下爆红的《爸爸去哪儿》为例,这是一档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版权作品,假若按照加强版“限娱令”的要求,在湖南卫视购进了《我是歌手》的版权后,《爸爸去哪儿》就只能被阻挡在门外了。
海外优秀电视节目五花八门,国内卫视大打版权引进牌,更多的目的在于做大蛋糕,这一趋势很难改变,所以也会想尽办法规避。这次“限娱令”无论在节目类型定义和引进与否的监管方面,都存在着比以前还大的难度。受市场利益趋势,接下来又将是一轮各展神通。
小编有话说:国内电视娱乐节目原创条件和环境正处在“酝酿期”,“一刀切”的强制政策无形中会阻断电视台获得更多市场化探索经验的机会。不同类型的娱乐节目都有各自的观众群和市场,若没有收视率的捧场电视节目也会走到尽头。管理部门若能开出优惠条件,鼓励卫视对荧屏内容进行多元化尝试,最终以原创对抗引进,是否会比这种“一刀切”的政策管用呢?
“加强版限娱令”关键不在“限”,必须增进制作人的文化担当、文化自觉,改进收视率统计,推进综合监管措施。这方面,不妨学习“它山之石”。比如,美国针对电视低俗节目的监管,采取了建立评估系统、进行分级控制、引入技术屏蔽手段、鼓励公众监督等多种手段;BBC等欧洲媒体,组建强大的律师团,由律师团事先判断节目合法性。
小编认为,“加强版限娱令”,“限”只是手段,而并非目的。在收视率的诱惑下,电视节目走向娱乐化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限娱令应该旨在“适度娱乐”。限制娱乐节目中无聊、低俗、有害的内容,而并不是要把娱乐节目一刀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视台内部人士表示,文件下达后各卫视不仅要在引进版权模式节目、歌唱类节目上做控制和调整,很多卫视还要为那30%也就是相当于每日7个半小时的其他内容抓狂:“等于这7个半小时不能播综艺节目、电影、电视剧,很头疼,我们还没有动画片可以备播,而把所有新闻、经济、文化、少儿、体育节目加起来也不够7个半小时,还有几十分钟的空当不知道该怎么办?估计很多台都会有这个问题,因为白天时段很多台都在重播电视剧、综艺节目以及电影”。他认为,限制引进版权模式节目之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肯定很多电视台只能去山寨和抄袭国外模式,因为原创能力毕竟有限。”
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要求歌唱类选拔节目每季度只能有一档在黄金档播出,其实对一线卫视现有节目的影响并不大,“大家熟悉的歌唱类节目《快乐男声》(在线观看)、《中国梦之声》、《我是歌手》、《全能星战》等本来就不是在黄金时间播出,只有《中国好声音》
湖南卫视:《我是歌手》暂无影响
近期正是全国各大电视台进行下一年度广告招商会的时候,新规为各家卫视的2014年编排计划蒙上一层阴云。湖南卫视总编室相关负责人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会对照文件加强节目的创新研发工作,但《我是歌手》第二季暂时不会受到影响。
浙江卫视:力保《中国好声音》
浙江卫视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规对浙江卫视的影响不大,“我们新一年的招商节目单包括亲子、励志、竞技等很多类型,歌唱类只保留《中国好声音》。这个政策对观众和电视台来说都是好事,电视台会更重视自主研发节目,我们的荧屏形态也会更丰富”。
深圳卫视:影响不大
深圳卫视的工作人员昨日向记者透露:“本来就是新闻立台,我们的新闻节目都在黄金档播出。儿童节目有《饭没了秀》,纪录片节目也有,所以基本上对我们的影响不太大。”
东方卫视:一定会严格执行
东方卫视党总支书记、《中国梦之声》、《中国达人秀》宣传总监吴朝阳表示:“还没看到具体文件,但我们一定会严格执行总局规定。即使是引进版权模式的节目比如《中国达人秀》,我们也已经做到非常本土化,而且我们的节目类型一向很丰富,10年来每天播出4个半小时的新闻节目,这是任何其他卫视没法比的。”
江苏卫视:有较大影响
江苏卫视总编室副主任刘原表示,台里尚未开会讨论,但应该对明年新节目的推出、节目的编排有较大影响。
其他卫视:这是好事情
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对于一线吊尾的卫视来说,这反而是一件好事。今年因为四大卫视砸歌唱节目,许多卫视也不得不跟风,拿出钱来砸歌唱节目,但效果却并不太好。一位卫视宣传总监称:“对我们来说是好事,不用追得那么凶了。”
前些年,在《超级女声》的带领下,湖南卫视制作出一批有特色的娱乐节目,利用富有争议性的话题,这些节目迅速成为坊间茶余饭后的谈资,进而受到观众追捧。此后,江苏卫视、深圳卫视等纷纷效仿其做法,随着《年代秀》、《非诚勿扰》等一批热门节目的走红,这些省级频道的收视率也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然而,过度依靠一场节目捧红一个频道的做法是否正确合理,在专家圈子里争议也不小。
“惯性收看某一频道的节目,的确与这一频道此前播出的非常好的节目有很大关联。因为寄希望于这档节目,我们往往习惯性锁定这个频道。”在观众群中,很多人持有上述观点。事实也的确如此。“《年代秀》是深圳卫视改版后推出的全新节目,每周五晚上9时20分播出,刚推出第一期收视就飙升至全国第四名,现在基本上保持在全国第二名的位置,并且连续两周在全国省级卫视同时段排名第二,仅次于湖南卫视。”深圳卫视副总监、《年代秀》总制片人易骅表示。
“很多地方频道只能把宝押在容易取得高收视的某个节目上,选准一档节目甚至一部电视剧就能救活一个频道。”据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尹鸿介绍,在北京电视台播放电视剧《乡村爱情》的时候,一个月内收视率也能达到全国第一。
不过,对于这种地方卫视凭借某档节目或某部电视剧迅速提高收视率的现象,多数专家并不看好。“除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有一定的品牌认知度和相对固定的观众群,大多数地方频道还是处于依靠某档节目或者某部电视剧救活频道的状态,没有新的节目接棒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尹鸿坦言。
在对近几年在地方卫视迅速走红的几档节目调查之后发现,随着观众收视需求的变化,爆红节目的题材也在随之变化,但都脱离不了具有“话题性”这一特点。有专家分析,之前火爆的节目是选秀类节目,如《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之后是相亲类节目,如《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今年之后却很难再归类,电视节目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并且同时具备多个话题性的元素。
“一个频道单靠一个点是立不住的,需要将整体频道规划进行跟进,不断在全国创造打得响的、有影响力的节目,把频道的后劲激发出来。”易骅强调,塑造独特的频道品牌是要持续创新和持续给力,要真正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创新是永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