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文艺为笔 绘团结奋进新篇

2024年09月11日 14:54    来源:正北方网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弘扬北疆文化,兴安盟突泉县水泉镇着力打造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全社会参与的乡村文化发展体系,激发全镇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公共服务汇聚力量。“十面埋伏楚霸王,观罢这个墙啊,再望那个墙啊,那墙又闪出哇,闪出画八张啊……”百姓大舞台正在上演的二人转《西厢观画》引得台下的观众连连拍手叫好。

  群众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为推动乡村文化繁荣昌盛,水泉镇坚持普惠为民,全力打造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乡村文化组织,壮大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加大基层文化阵地标准化、数字化建设力度,使各项文化惠民工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惠及千家万户,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村文化站、文化广场、大舞台等平台作用,让广大群众上台能唱戏、下台能种地,让他们既是演员又是观众,近距离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

  文化能人筑牢根基。走进于晓明的家中,她和丈夫高振坤正在进行快手直播表演二人转。于晓明从小就热爱二人转,十几岁开始就随团演出,只要有需要,迎风雪、冒寒暑,于晓明从不缺席,她坚持把欢歌笑语撒向乡村的各个角落。“我们每年在各村有十几场的演出,不管观众人多人少,每个人都投入了百分之百的感情和心力。”于晓明说。为了传承和发扬二人转,除了线下演出,于晓明线上通过快手平台录制作品,开通直播,让更多的人知晓二人转、热爱二人转、唱响二人转,如今,于晓明快手账号已有9.8万粉丝。在水泉镇,有很多像于晓明一样的乡村文化能人,他们大力弘扬乡村文化,服务农民群众,在文化沃土上深耕细作,用舞台展现精品、用歌声凝聚力量、用舞姿传递真情、用丹青描绘美好,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文艺作品。

  水泉镇始终坚持人才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加大对乡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挖掘乡土文化能人,通过培训、教育、交流演出等方式,提高文化素养和文化自觉,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乡村工作,汇聚社会各界力量,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截至目前,全镇共有文化村长9名,业余乌兰牧骑1支,小剧团2个,广场舞队11支,大秧歌队13支。

  特色活动激发活力。一直以来,水泉镇聚焦北疆文化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核心,与时俱进、常办常新,让百姓乐享文化盛宴,坚持常态化组织开展接地气、有新意、富活力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年初以来,共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0余场次,戏曲文艺汇演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清风颂”廉洁文化文艺晚会,通过知廉、学廉、颂廉持续弘扬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广场舞展演、特色大秧歌汇演展现了群众美好的生活状态,携手县乌兰牧骑开展的送法进乡村文艺演出,寓教于乐,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法治意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了乡村文化的活力,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高涨。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更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用文艺点亮生活,用文化滋润心灵。如今的水泉镇,更多人享受到了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更多人徜徉于书海,纵情于艺术,享受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成为了水泉镇宝贵的无形资源,也成为了最靓丽的名片,正在沉淀为水泉最珍贵的文明底蕴。(通讯员 王莹莹)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