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非:不要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成为“美丽的传说”

2016-06-07 13:0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7日讯(记者 张雪)“国家支持知识产权质押,但在操作层面上往往行不通,还是贷不到款”“花那么多钱搞创新,却被仿冒逼得不断降价。没有利润,哪儿有钱再创新?”……这是近日人民日报对两省四市53家企业的成本状况展开调查时,来自企业、来自基层的声音。不少企业反映,在资金支持、政策落地、创新维权的重重关卡之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基本上是“传说”。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文化企业“轻资产、融资难”问题一直阻碍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问题在文化企业尤为凸显。如何不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成为“美丽的传说”?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安徽出版集团原董事长王亚非在接受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企业的知识产权要做到有行有市,是必需要有会运用开发知识产权的商业模式及团队。因而文化产业的最核心资产与竞争力是有眼光会运作的商业人才

   

  2016年3月王亚非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

  在王亚非看来,知识产权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资产及核心竞争力。但如果用不好,不会开发增值,往往可能是捧着金饭碗去讨饭,也可能是有行无市。 

  4月份财政部发布的《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将7月1日起正式施行。诸多业内人士认为,《指导意见》注重对评估实践的指导提出可操作性的部分条款,是文化产业盼望已久的重要指导意见。这也意味着把无形资产用来贷款越来越成为可能。那么,如何避免出现知识产权“有行无市”?

  “有行无市怎么理解?也就是不能被体现现实价值,不敢被用于质押。”王亚非如此解释道。 

  企业如何才能有行有市?王亚非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必须有会运用开发知识产权的商业模式及团队,因而文化产业的最核心资产与竞争力是有眼光会运作的商业人才。 在王亚非看来,无形资产的质押,其实主要在于看人,看谁在运作,什么样的团队在经营,商业模式的可预见性

  “市场,只认价值如何体现,只认结果;道理和程序,只能是基于成败的总结和完善。市场,的确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愿承认或承受市场力量,就只会以失败损失而告终。” 结合多年文化企业管理经验,王亚非中肯提出,做企业要务实,就只能以结果为目的,为标准,就只能以市场规律和市场博弈为前提。 

  “而从银行层面,恐怕是需要下功夫真正弄清文化产业的资产形式,价值体现,商业模式。否则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只是美丽的传说!”最后,王亚非强调了银行在中间所起的作用。

  相关链接:

  王亚非谈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