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县杏岭村北山坡上 探访名臣杨士奇之墓(图)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中国经济网 > 文化 > 文化要闻 > 正文
 

泰和县杏岭村北山坡上 探访名臣杨士奇之墓(图)

2008年08月31日 15:21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刘国伟

    在泰和县澄江镇杏岭村北山坡上,矗立着一座泥石堆积而成的古墓,时常可见有人到此驻足追思。墓主即是明代赫赫有名的内阁重臣杨士奇。35岁时,他从泰和到京城当国史馆编修,再到官至内阁首辅,历事四帝,辅佐君王40多年。有生之年他没有回乡建造威风八面的府第,只是在死后留下了一座坟墓。

    寒士拜相的他慧眼识人推荐能臣,一生清明,却因晚年溺爱其子,被横行乡里的儿子蒙蔽英名受污。然而他所处的明王朝过去了500多年,明仁宗朱高炽为杨士奇墓所题“与国咸休”四个行体大字,在牌坊上仍然清晰可见,这也代表着当年一个王朝对他的终极评价。

 

   


    时至今日,明仁宗朱高炽为杨士奇墓所题“与国咸休”四个行体大字,在牌坊上仍然清晰可见。

    一介布衣入阁

    一代名宦杨士奇辅佐仁明惠帝、成祖、仁宗、英宗诸朝,当朝四十一年。除了一张画像,杨士奇只留下了一座坟墓给后人。

    泰和县澄江镇杏岭村北山坡上,杨士奇墓已经经历风雨500多年,墓园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50米,占地7.5亩。1957年,杨士奇墓被列为江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文革”期间墓园部分建筑被毁。后来省文化厅拨款对被毁部分进行修复。

    “用我们泰和县人的话来说,杨士奇没有取得任何功名,完全是布衣入阁。”泰和县博物馆肖馆长说。

    《明史》有记载,杨士奇年幼时,家庭贫寒,父亲早逝,更为孤儿寡母的生活雪上加霜。其母改嫁,杨士奇随继父曾改姓罗。当他知道自己的家世后,常常潸然泪下,私下用土砖作神主,每日独自焚香跪拜,祭祀先祖。后来其继父从户外窃窥他的行动,很受感动,恢复他姓杨。9岁时,其继父任德安郡守遭到弹劫,滴戍陕西,死在那里,杨士奇再次与母亲相依为命。

    尽管如此,杨士奇仍然奋勉蹲厉,立志成才。杨士奇发奋读书,学业大进。由于他学识渊博,品行和才干出类拔萃,15岁时就应乡里之聘,开馆授徒。此后,他客居武昌等地,游学教书,并著书立说,受到文人方士的赞誉和赏识,汉阳守令王叔英称他为“佐才也”。

    时机终于到来。建文元年(1399),朝廷准备修撰《明太祖实录》,从社会上征集文人参加。因学行出众,杨士奇属于应征之列。由此契机,杨士奇以布衣身份进入翰林院,充当了编纂官。不久,吏部尚书张紞考察编纂工作,发现杨士奇是个难得的人才,便将其提拔为吴王府审理副。朱棣经过靖难之役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为了保证政局的稳定,将杨士奇等人由翰林院选入内阁,参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时杨士奇被晋升为翰林院侍讲,正式开始了从政生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数据载入中...
 
  编辑推荐
白乐天"催命"关盼盼
世界十大"最性感"建筑
梦露游玩旧照首度公开
希特勒战时休闲生活照
 
圆明园首次展回归文物
中国最大王妃墓将开放
·"和氏璧"并非翡翠雕琢
·刘家庄改写济南建城史
·济南出土千年"唐三彩"
·宋代广州八大"卫星城"
·豪华墓演绎英雄爱美人
·菏泽一工地惊现古沉船
 
玄烨亲手雕刻的"陪都"
"帝师"翁同龢嗜食鲥鱼
·再生缘作者出生地失火
·上海滩"游民王国"覆灭
·陈纳德军服亮相抗战展
·梁实秋夫人游园照曝光
·郁达夫"毁家诗纪"背后
·新闻出版界泰斗邹韬奋
 
 
翰墨场中参透世情冷暖
"沧海""巫山"都"无行"
·冰心是我的一盏"明灯"
·希拉里梳起30年前发型
·"南城土著"怀念老花市
·1655年就有"牛仔布"了
·台湾民众中秋烤肉起源
·砂锅居幌子"过午不候"
 
  视频专区
 
  博客地带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