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记者方非
间隔七十载,历时三年多,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大修终于落下帷幕。修旧如旧,恢复古建筑历史原貌是此次大修的指导思想。工作人员在修缮时,不但努力接近明清时期的原貌,而且还试图恢复孔庙尊孔、祭孔的文化氛围。
但细心的人们一定会发现,由康熙帝手书的“万世师表”匾额,被挂在孔庙大成殿外面,而在全国任何一所孔庙,这个匾额都是挂在殿里的。这个匾额原本便挂在殿外,还是有人移动了它呢?工作人员为我们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
历代帝王争相题匾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也是祭孔正殿。
它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清光绪32年将大殿由七间三进扩建为九间五进。殿内悬挂着清代自康熙以来九位皇帝御笔书额的木匾。
清代崇尚儒学,祭孔成为国家常典。每到天子即位,都要到国子监“辟雍”讲学一次,称为“临雍”。“临雍”后,便将皇帝御笔的题词制成木匾,悬挂在孔庙大成殿内。这些题匾的内容,都是对孔子的颂扬之词。木匾长约6米、宽2.5米,每字一米见方,金字书写,四周雕有群龙戏珠图案。从康熙朝至宣统年间,大成殿内已有9块御制匾额,依次为康熙帝御书“万世师表”,雍正帝御书“生民未有”,乾隆帝御书“与天地参”,嘉庆帝御书“圣集大成”,道光帝御书“圣协时中”,咸丰帝御书“德齐帱载”,同治帝御书“圣神天纵”,光绪帝御书“斯文在兹”,宣统帝御书“中和位育”。
政权更替匾额易位
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中华民国成立。不久,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当上中华民国的大总统。
1914年,当了三年大总统的袁世凯已经不满足于总统的地位,想更进一步做“皇帝”。于是,他效法清朝皇帝,也来孔庙举行祭孔大典,并亲书“大总统告令”,制成匾额命人挂在大成殿内正门上方,与“万世师表”匾额相对。
但不久,做了84天“皇帝梦”的袁世凯便在全国的声讨下一命呜呼了。继任的临时大总统黎元洪来到孔庙,为了清除满清的影响,他下令将大成殿内清朝九位皇帝手书的匾额全部取下。同时效仿旧制亲自写了一块“道洽大同”匾额,悬挂在原康熙皇帝“万世师表”匾额的位置。
从1917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六十余年间,孔庙大成殿内只悬挂着袁世凯“大总统告令”和黎元洪“道洽大同”两块匾额。而清代皇帝的九块匾额,则被收藏到国子监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