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的陶家家庙 见证了陶家300年沧桑历史(组图)
 中国经济网 > 文化 > 快讯 > 正文
 
威海的陶家家庙 见证了陶家300年沧桑历史(组图)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12月09日 18:06
丛树国

 

 雌狮脚下玩绣球的幼狮

 

    历史上的威海,自明代建城以来,先后有三王四李(就是王姓三位,李姓四位),陶姓、戚姓、刘姓、毕姓、苗姓、董姓、陈姓、付姓等18位指挥使来威落户,再加上不断有经商、移民家族的迁入,所以威海小城不大,但家庙却不少。曾有陶家家庙、戚家家庙、南街黄家家庙、北街黄家家庙、付家家庙、李家家庙等数十座。其中要数陶家家庙规模最大,有大小房屋55间,占地大约有8000多平方米,——这还不包括后来朝廷查没、被戚姓买走的一大片豪宅和在别处的房产。

    陶家家庙坐落在城里南街,现在的统一路南头,据说建于300年前。家庙大门朝东,门楼地基高近两米,全是用精心加工后的大条石砌成,门口有十几道台阶,用的也是整块石条,台阶的两侧用更长的石条按台阶的坡度斜着垒成,以此护着台阶。这两条平整光滑的石坡,可是我们童年玩耍时绝好的滑梯。上了台阶两边是回廊,中间才是大门。大门上悬黑底金字门匾,上书“登科”二字。高高的门槛,七八岁的孩子要迈进也是很费劲的。厚重的木门漆着黑色油漆,刻着陶家十代二十多位七品以上的先人为官的简历,字迹是用红油漆漆的。

    平日里,陶家家庙的正门是不开的,只有逢年过节才开。开门时总是发出沉闷的轰响,听着让人生畏。整个大门的结构和气派跟刘公岛上提督府的一样,只是台阶没有那么多。进了大门,两边是耳房,走过过道,还要下几道台阶,向左拐数十米,有一东西走向的小巷,这时候,就可看到用青砖建成的一座用来发纸的火池。火池正对着的大门,就是家庙里的中心建筑———祠堂大殿了。不过站在大门口还是看不到大殿的,因为门里面是一堵照壁,上面祥云牡丹图案围绕着一个大大的福字,绕过照壁才能够进到祠堂大院。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