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质疑 兵马俑的主人根本就不是秦始皇?(图)
 中国经济网 > 文化 > 快讯 > 正文
 
专家质疑 兵马俑的主人根本就不是秦始皇?(图)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12月02日 16:02

    如果如陈景元所说,兵马俑是秦宣太后的陪葬,那么据我们从前的考古发掘经验,秦朝的太后陵园也有城墙,不久前我们发现的一座夏太后墓就有四条"亚"字型的墓道,与国君墓的规格、形制有相似之处。这样来看,哪里是宣太后的陵墓?兵马俑后面那座不起眼的墓经钻探得出它只有单墓道,属于一般大臣墓的规格,远不如夏太后墓,更不要说够得上秦昭襄王之后秦代最厉害的太后---宣太后墓的规格。

    我认为陈景元在缺乏有利证据的情况下,对不利证据采取了曲解态度。如:有铜戈上刻字"三年相邦吕不韦",仅一号坑前的五个探方内就出土了刻有"四年"、"五年"、"七年"等字样的十余件铜戈,这些字样实际上就可以成为确定兵马俑年代的直接证据。又如像"十六年寺工'某'造"的字样,"寺工"作为中央管理手工业的一个官署,只有在秦始皇时代才有。陈景元说铜戈是后人放进去或后世的战乱中带进去的,但它们与陶俑的底层处于考古学上的同一地层,把晚于宣太后70余年的铜戈放在所谓的宣太后陪葬坑里,不是如同把汽车、电脑放进秦始皇陵墓一样荒谬?而且,兵马俑坑半地下锅洞式的土木建筑与秦始皇陵内外城墙之间发现的其他所有陪葬坑风格一模一样,铺设兵马俑坑的砖石也与秦始皇陵宫殿建筑的规格一致。

    根据实物说话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

    除《史记》记载外,还有丰富的实物依据证实秦始皇葬于骊山脚下:考古研究者在当地的出土文物刻字中发现了大量秦代地名,与湖北出土的云梦竹简、湖南出土的龙山竹简上的同代文字对照,认为它们符合秦代的书写习惯。兵马俑身上秦代工匠所刻的文字和与秦始皇陵砖瓦上文字的相似性,证明了两者之间的联系。经过建国后五十多年的考古发掘和修复,现在这一带共有古代建筑、城墙、纪念封土、墓地、陪葬坑等600多座,这样的规模和格局如果不是秦始皇的陵墓,还能是谁的?

    史书上记载秦始皇"6月封于沙丘,9月归葬咸阳",尸体腐烂是肯定的,所以历史上也有关于在归途的车队里放上鲍鱼"以乱其臭"的说法。

    随葬规格:千古一帝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陈淳

    陈景元有些质疑不能说完全没有根据,确实值得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的研究者在今后的研究中有目的地深入探讨。但我觉得在他推测的出发点中,想象的成分居多,因此理由并不能完全令人信服,目前还只停留在猜疑的层次上。

    我从秦俑的规格和投入的人力、物力角度衡量,觉得它应该是千古一帝的随葬规格。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列国中,没有哪一国国君能够动员如此庞大的国力来营造这样规模的墓葬和随葬品,秦宣太后恐怕也没有这样的国力可以满足这样的奢望。如果秦宣太后真的拥有这样的陪葬,那她相应规格的陵墓在附近的什么地方?难道只是兵马俑后面的一个不起眼小墓?

 

    另外,秦俑坑是秦始皇生前的一个绝密工程,陈景元如何能根据史籍记载判断他的陵墓和陪葬坑应该是怎样一种格局?秦统一六国时镇压了六国的贵族,兵马俑安置在皇陵的东部有其防御列国贵族复辟的用心,不适合用后世帝王陵"主轴线"的布局思维来分析其布局。目前学界普遍认可将兵马俑看作秦始皇的陪葬,是根据它与始皇陵的地理位置关系决定的,有一定距离并不令人觉得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因为如果像史书记载的秦始皇对他自己来世的希望那样,把秦始皇陵看作他身后的宫殿,那么将一支与真人无异的地下军队安置在几公里之外,从他对自身安全的考虑出发,并不令人意外。

 
来源:中财网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