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名人的童年生活:萨达姆10岁把握命运[组图]
 中国经济网 > 文化 > 快讯 > 正文
 
领袖名人的童年生活:萨达姆10岁把握命运[组图]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6月03日 10:42

 



    普京 


    普京:让人头疼的“淘气包”

    提起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他家的老邻居们恐怕都会为他年少时的淘气“嘬牙花”。

    普京1952年出生在列宁格勒市(现称圣彼得堡),父亲是当地机车制造厂的技师,母亲靠做杂工补贴家用。一家人住在机车厂的家属院。这里条件简陋,没有热水和洗澡间,很小的厨房还是公用的。普京童年最深的记忆之一就是常和邻居小伙伴用棍子赶老鼠。母亲生下普京时已经41岁了,因此对他十分疼爱,因为怕出意外都很少允许他出大院门。不过,普京可不是个听话的乖宝宝,从小就喜欢“闯荡江湖”。8岁上学以前,他整天和小伙伴们在街道上玩耍,并从一次次打架中悟出了做人的“真谛”:要想成为胜者,你必须在每一次对打中咬牙坚持到底。普京日后在回忆录中说:“表面上看,这个准则是克格勃教给我的,其实早在孩提时代我在多次打架中就悟出了这个道理。”

    上学后,普京好勇斗狠的性格惹了不少麻烦:他曾多次激怒体育老师,与物理老师的关系也很僵,因忘记穿校服被赶出课堂,考试时与同学交换字条被抓“现行”,因为打架被请家长。他自己也说不喜欢上学,更不愿意遵守各项校规。因为淘气,他的学习成绩也一般,算术、自然勉强及格,绘画不及格,不过历史、体育的成绩都是优异。直到六年级时,大院里的居民忍无可忍地列举出小普京的种种“罪状”,此后,他仿佛一下子长大,变成了规矩、懂事的孩子。

    萨达姆:10岁把握自己命运

    萨达姆的童年是艰难和苦难的。正是这种艰难的环境,让必须应付生存的萨达姆养成了自立、坚韧、凶残又狡猾的种种个性。

    萨达姆是个遗腹子,1937年出生在伊拉克提克里特市乌贾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按照当地习俗,他的母亲改嫁给了叔叔易卜拉欣·哈桑。继父虽然很少打他,态度却相当冷淡。他从不跟小萨达姆讲话,连瞅都懒得瞅他一眼。一旦萨达姆做错了事,继父眼中流露出的憎恨之意就足以将他杀死。让小萨达姆找到荣耀的,是儿时的同伴。萨达姆对他们很友善,从不蛮横,看到小伙伴穿破衣服,他甚至脱下自己的衣服相赠。

    萨达姆10岁那年,一位与他年龄相仿的表哥阿德南来看他。当时阿德南已经上了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认识许多字。他使萨达姆看到了人生的目标:我也要上学读书!但他的家庭实在太拮据了,母亲是在亲友的帮助下才不至于让他们饿肚子的。母亲只希望他做一个安分的农民。在表哥的鼓动下,一天夜里,萨达姆偷偷从家里跑了出来,到提克里特投靠舅舅塔尔法。在舅舅的支持下他顺利地上了学。这次自作主张的“叛逃”成了萨达姆一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从此敢想敢做的性格一直陪伴着他。

    舅舅塔尔法对少年萨达姆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当过兵,一直保持着军人的性格。他认为萨达姆是可造之材,为他制定了军事色彩极浓的培养计划,作息表中连吃饭、睡觉、上厕所的时间都有严格规定。塔尔法后来把萨达姆带到巴格达上中学,那时的萨达姆对历史学科和《古兰经》着了魔,也正是在这个阶段,他个性中争强好斗的性格开始显露了。在每一次学生抗议的队伍中,他都冲在最前面,用果敢、手狠和无所畏惧赢得了大批追随者。萨达姆曾这样说:“如果你恐吓别人,你就能控制他们,而且他会钦佩你,并设法投靠你。”但是,这样的生存逻辑成就了他也同样毁灭了他。

 
来源: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