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任先生的这种学术创新精神来源于他一贯的实事求是和博采众长的学术作风。而这种作风则得益于他在中西合璧的文化氛围中长大,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精髓。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其六世祖赵翼是清朝中期著名史学家和诗人,这使得他从小就耳濡目染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18岁去美国接受了西方完备的高等教育,大学读的是数学和物理,后来获得的是哲学博士学位,还曾在清华教授心理学等课程。因而他的学术风格既有西方的注重实据的理性精神,又有不耻下问、博采众长的传统作风。
赵元任先生的这种学术创新精神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他不仅是“现代语言学之父”,也是现代音乐的先驱。赵元任是中国二十年代著名的音乐家,著名音乐家萧友梅称他是中国的舒伯特,说他“替我国音乐界开了一个新纪元”。他的音乐创作,得到了音乐界的高度评价;他提出的建设中国现代音乐的理论,事实已经证明是正确的。赵元任的音乐创作活动伴着他的一生。他一生共创作了132首歌曲,其中从1922年至1948年,他就曾先后创作了歌曲、钢琴曲100余首。在“五四”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潮影响下,赵元任热情洋溢地创作了大量的富有时代精神的新音乐作品。他给新诗歌配以新音乐,使音乐作品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把中国音乐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些作品都收录在1928年编的《新诗歌集》中,受到了音乐界很高的评价。其中由刘半农作词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最具代表性,1936年他在“百代”公司灌录了这首歌曲的唱片,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脍炙人口。除了《新诗歌集》,他创作了许多其它音乐作品,大都取材于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体现了“为人生而艺术”的观点。如《呜呼三月一十八》、《我们不买日本货》等歌曲表达了强烈的民主和爱国思想的。在《卖布谣》、《劳动歌》两首歌里,他对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善良质朴的小生产者的悲惨境地寄予无限同情。即使他所作的抒情歌曲,如《秋种》、《听语》、《海韵》,也揭示了人民追求个性解放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他创作的歌曲一直广泛流传,成为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