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屯溪老街风貌特征
屯溪老街是保持和延续明清时期传统风貌的商业步行老街,是保持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老街。
街巷空间——屯溪老街空间结构呈鱼骨式形态,纵向封闭完整,蜿蜒曲折,横向通过小巷、马路与山水相沟通。老街街面宽为5-7米,用赭红色麻石铺地。
建筑格局——老街两侧店铺大都为两层,一层用作商业、作坊或库房,二层为住宿,为典型的下店上住、前店后坊型制。店铺开间不大(约在3-5米之间),进深较大,有的如同德仁药店进深达50余米,用若干天井采光。
建筑风格——老街建筑保持着传统的徽州古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小青瓦,马头墙,古朴典雅。沿街店铺开敞式经营,采用木质排门,木本色或漆栗壳色。二层栏杆大都用车圆木,栏板雕绘花鸟虫鱼等图案,大多数店家都请名家题写店名,采用黑底金字横匾。
街区两侧店铺古朴端庄,夹道而立,错落有致,一色的传统木结构、小青瓦、马头墙,保持着宋明清以来的徽州作坊和徽州民居的建筑风格,被誉为 “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 是徽州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又是一个具有多时代特征、具有鲜明个性价值的老街,在徽州同类型的老街中最具有代表性。
4.传统文化特色

屯溪老街是徽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两侧店铺保存了徽文化传统的老字号如同德仁、石翼农、程德馨等,经营着传统徽文化的新安医学、文房四宝、传统工艺品的徽州三雕以及地方茶叶等土特产品,店铺业主继承了徽商“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仁心为质”等传统商业道德,形成了自身的经营特色。
在店铺的装饰上体现了徽商讲求仁德的“儒商”品质思想。如“同德仁”中药铺内柜台上竖有一块立牌,上书“橘井流香”四个金色大字,向群众展示该店济仁施德的经营宗旨。
老街店铺店招体现了在徽派徽文化方面给人翰墨书香的气息,弥漫着民族文化丰富的韵味。如“醉墨山房”、“文雕苑”、“一品斋”、“艺林阁”、“集雅斋”、“荟萃轩”、“徽宝堂”、“墨都画廊”等,店招的书法多出自王朝闻、启功等书坛魁星之手,玲琅满目的老街店号招牌,构成了一座书法艺术的博物馆。
二、屯溪老街保护与管理
1.上世纪70年代:老街处于一种自然发展与保护状态。那时遇到的问题是诸如是否拓宽老街、建筑改造、文革破四旧的问题等等;由于限于当时的生产生活水平,政府和老街居民还没有条件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拆迁,只能进行一些维修、加固,“小改小建”的行为,使老街得以幸存和保护下来,老街仍然是常居民衣食住行之所,民俗民风依旧。
2.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进入80年代初,中国旅游业刚刚兴起,给这类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的发展注入了的生机。进入了有意识保护发展的阶段,委托清华大学编制屯溪老街保护规划 ,制定和颁布《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建立老街专门管理机构,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恢复经营老字号店铺等等。屯溪老街保护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得到了专家和领导的认可,1997年屯溪老街的保护以建设部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保护管理综合试点单位向全国进行推广。
3.90年代末本世纪初:老街保护面临经济发展初期的巨大的挑战,出现了另一些不良的倾向:商业利益带来老街街区的土地价值的凸现,使街区更新改造速度加快;老街区域居民改善生活、居住环境需求日趋强烈,改建拆迁需求趋快;改建建筑突破规划控制,非本土的建筑装饰手法和现代化的装饰材料正在涌现;街面商业兴旺,而其腹地两侧街巷区仍困难重重,保护工作面临巨大的冲击。
(责任编辑:程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