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求特色, 焐热冬日“新夜态”

2025-11-19 09:50 来源:天津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成琪)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求特色, 焐热冬日“新夜态”

2025年11月19日 09:50   来源:天津日报
[字号 ]

随着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不知不觉间,冬天的大幕缓缓拉开——津城正式进入供暖季。海河夜景无缝切换“冬日节能版”,公园里的色彩一天浓似一天,就连路边的刨冰馆也氤氲着火锅的热气……

如今,约60%的国内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整个营业额的一半,在旅游人均消费贡献方面,夜间消费是白天消费的3倍,夜间经济、夜生活越来越值得重视。“焐热”寒冬,需“点亮”冬夜,用好特色资源,优化夜间管理模式,把这超过一半的宝贵时间利用起来,从而进一步激发消费内生动力,提升城市活力。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假日经济。点亮璀璨冬夜是一项系统工程,让我们从问题中去寻找答案。

知难,而不畏难

不论是从数据报告,还是从个人的观感,在夜间经济这一领域,天津等许多北方城市与一些南方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从数据报告看,2024年3月,央视财经首个《中国夜经济活力指数报告》发布,该报告显示,2023年夜间消费最活跃的10座城市,除北京、郑州外均为南方城市。2025年6月,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2025中国城市夜经济指数”,榜单排名中,北方城市只有北京位列前十。

从个人观感看,许多人觉得,在重庆、成都、长沙等南方城市,晚上10点出门很是寻常,但北方许多店面“老早就关门了”。

为何如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市场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依绍华曾指出,北方城市夜间经济之所以逊色于南方城市,一方面是因为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北方,另一方面北方城市明显的季节变化也制约了夜间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有专家表示,北方夜间经济发展不仅受气候影响,更受消费文化和习惯制约,南方夜生活传统悠久,而北方夜间消费文化尚在培育阶段。

可见,制约北方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不只是气候。正视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闯出属于自己的赛道。

因地制宜,作出冬夜特色

今年暑期,一系列特色文旅活动点亮“津夜”:海河游船一票难求,相声曲艺航班上,游客们坐在甲板上,听着相声、吹着夏风欣赏两岸灯光;晚间的天津欢乐谷更是人潮涌动,大型NPC巡游,每天都吸引着京津冀上万名游客狂欢……海河、相声、文博场馆等都是津城特色,不论“消夏”还是“越冬”,夜间经济都需打好特色牌。

寒风虽然刺骨,却也孕育着新机。正如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周密所说,换个思路来看,“时段差”“季节差” 恰恰是挖掘差异化优势、补齐业态短板、培育消费新热点的契机。他指出,天津可以依托海河、盘山等独特资源以及独有的津派文化,推出因时而异、四季咸宜的旅游产品,把“冷资源”变成“热消费”,让消费热力跨越季节更迭、昼夜交替。

入冬未必要“猫冬”,入夜更不能“休眠”。今年年初,天津市商务局等4部门印发《天津市推动夜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以天津之眼、古文化街、津湾广场、滨海新区“于响”片区、东疆港、国家海洋博物馆等为节点,培育标志性“河”“海”消费场景。同时强调串点成线、结线成面、商文旅体融合,以打造特色街区,拓展多元消费。围绕“冬季”二字做文章,持续突出品质和特色,更有特色的津城冬夜,将更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新需求。

近年来,冰雪经济持续火热。上个冬天,天津市商务局组织开展夜生活节系列活动,以冰雪消费为引擎,联动开展购物、餐饮、商业演出等100余场冬季夜间消费活动。让夜间经济与冰雪经济、演艺经济、会展经济、首发经济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紧密融合,文化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消费也在不断扩量、提质、增效。

正如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徐虹所说,“夜间经济的发展丰富了旅游市场供给,为消费注入了不竭动力,是扩大消费、促进内需的重要一环”。用好特色资源,创新夜间消费新场景,冬日夜间经济同样可以“热气腾腾”。

(责任编辑: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