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小小票根成“流量”密码

2025-10-29 09:58 来源:山西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成琪)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小小票根成“流量”密码

2025年10月29日 09:58   来源:山西日报
[字号 ]

10月18日,谭咏麟《经典传奇》巡演太原站开唱,在“谭校长”金曲唱响的同时,其演唱会票根也“秒变”线上线下“流量”担当:微博、小红书上“谭咏麟演唱会票根薅羊毛”话题热度飙升,网友纷纷晒出免费公交地铁、0元游晋祠、酒店直降、咖啡免单等攻略,点赞收藏瞬间破万;线下,演唱会票根转化为“快乐通行证”,歌迷们在太原尽情享受诸多吃住、交通、文旅等福利。线上抢眼球,线下抢消费,小小票根完成了一场“流量”双关:既占领社交平台的热度,也打通了文旅产业的增量。

解锁票根“薅羊毛”攻略

“来太原看演唱会,地铁公交全白坐,我还顺手用电子票根预约了晋祠,第二天扫码就进,一分钱没掏!酒店直接给我打了八折,咖啡店还送了免费拿铁!”10月19日,来自西安的游客李苗苗边翻手机里的战利品边乐,“票根简直是万能钥匙!我连夜发朋友圈安利:想省钱,来太原‘薅’一圈羊毛,值回两倍票价!”

从演唱会门票到展会门票、从高铁票到赛事通行证,原本“用完即弃”的票根,正被年轻人玩出花样,成为省钱、打卡、社交的新工具。在社交平台上,#票根薅羊毛#、#一张票根玩转一座城#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网友们热衷于晒出自己凭票根兑换到的福利:一杯免费奶茶、一张景点门票、一顿折扣餐……这些看似微小的优惠,却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

“19.9元的山西文博会早鸟票,简直像捡到一张万能通关卡!”8月底,大同“00后”插画师赵文把战果发上小红书,“逛完展才发现,票根才是真正的彩蛋:云丘山、黄河奇石湾随便进,还有免费的沙棘汁和刀削面、非遗表演等;常家庄园、采薇庄园也能免费进……感觉比中盲盒还开心!”

“只要报名2025太原马拉松赛,不管中没中签,都能免费游览八大景区!”9月底,北京跑友王青遥冲线后,直接拿着号码布多“蹭”两天:晋祠、天龙山、双塔寺、窦大夫祠、太原古县城,五个打卡点刷完,门票一分钱没花,“明年继续来薅!”他表示。

二级心理咨询师丁丽感慨,票根之所以能撬动消费者的“薅羊毛”热情,关键在于它精准击中了现代人对“性价比”的追求。在经济压力与消费欲望并存的当下,年轻人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而票根带来的福利正好满足了他们对“实惠+体验”的双重需求。更重要的是,这种玩法本身就带有社交属性——晒票根、比优惠、拼攻略,成为年轻人线上互动的新方式。

小票根成消费“新钥匙”

一张票根,如何打开消费的大门?答案在于“联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将票根作为文旅融合的切入点,通过“体育+文旅”“演艺+文旅”等跨界合作,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消费链,真正实现“一张票玩转一座城”。

“简单来说,拿出一张演唱会门票,轻松获取周边酒店折扣、景区免门票;携带一张马拉松比赛号码布,直接享受城市住宿、餐饮让利优惠;点开一张电影票根,一键解锁所在商圈消费满减……这些都是票根经济带来的奇妙体验。”平台拥有40万粉丝的财经类自媒体博主李青告诉记者,这种“薅羊毛”玩法并非个体行为,而是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消费文化。

在今年6月举办的2025雁门关山地越野跑比赛中,忻州代县推出了向参赛选手免费开放雁门关景区、家属半价等优惠政策,将赛事活动流量转化为文旅经济增量。“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免一张门票,换来的是游客多住一晚,多消费两顿饭,整体收益反而增长了。许多参赛者和游客因赛事而来,却因代县的美丽风光和丰富文化而留下,实现了‘一人参赛全家旅游’‘一日参赛多日停留’。”代县体育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注意到,全国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湖北推出省级常态化票根综合服务小程序,游客只需上传高铁票、演出票、景区门票等票据,就能兑换酒店优惠、文创礼品等;在江苏苏超联赛期间,凭球票可享受南京、南通、泰州等景点、夜市购物、非遗美食、酒店折扣等多重优惠;在重庆,凭高铁票可在7日内享受多个景区门票减免、酒店折扣、文创礼包等福利……

“小票根正在成为撬动城市消费、激活文旅市场的‘新钥匙’。”数字经济学者刘兴亮表示,一方面,演唱会、赛事、展会等活动本身就自带高流量,票根作为“入场券”,天然具备精准引流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票根将游客引流到景区、餐饮、住宿、购物等环节,形成“链式消费”。

票根经济“含金量”在提升

从“薅羊毛”到“留客令”,从“消费链”到“生态圈”,票根经济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与城市运营模式。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演唱会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的拉动比达到1∶4.8,即演唱会门票花费1元,同期周边消费为4.8元。利用演唱会作为契机,通过举办大型演唱会来刺激当地的消费,已成为许多城市的主动策略。

以太原为例,2024年共举办32场演唱会,吸引百万歌迷前来打卡。并顺势推出“凭票根免费游景区、免费乘公交”等福利,带动消费总额达41亿元,其中,门票收入10.4亿元、住宿7亿元、餐饮3.39亿元、购物娱乐11.88亿元。“宠粉式”服务不仅提升了太原的城市形象,更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拉动了“过夜经济”。

9月13日,央视新闻频道《奋进的中国我们的“十四五”》栏目重点报道了太原市如何在“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演艺经济,对演出主办单位给予真金白银的奖补,并用心用情为歌迷朋友们提供景区免票、交通接驳等优质服务,将演出“流量”转化为城市“留量”。

刘兴亮指出,现如今,交通的便捷性和互联网的普及也为票根经济的爆发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票根经济将多点开花:场景更广,可扩至夜市、乡村、夜游;权益更深,票根除了折扣,还可做会员权益、数字藏品、主题服务等;城市打造差异“票根+IP”;数字票根叠加大数据、社群提效;政策端联动交通、住宿、餐饮、商贸,打通优惠“最后一公里”。

“票根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它不仅是一张凭证,更是一种参与感、一种情绪连接、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山西传媒学院副教授周怡帆直言,票根经济正在重塑城市的服务逻辑,“含金量”在提升。从“卖门票”到“卖体验”,从“一次性消费”到“全链条服务”,城市不再只是活动的“举办地”,而是成为游客“愿意留下来”的目的地。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游客满意度,也为城市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未来,或许我们每走出一次家门、每看一场演出、每坐一次高铁,都会成为一次“城市体验”的开始。

本报记者崔玲玲

(责任编辑: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