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6日讯(记者 魏金金)8月26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在会上介绍,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主办,陕西省人民政府承办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将于今年9月16日至17日在西安召开。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论坛将呈现四大特点
任贤良介绍,本次论坛以“数联古今 智绘文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聚焦文化保护,探索交流互鉴新路径。当前,文化遗产正面临时间推移、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的多重威胁,每一处古迹的消失,都是人类集体记忆的永久缺失。而数字化技术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精准记录、虚拟修复和云端共享,让脆弱的文化遗产获得“数字生命”。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首次全面围绕文化遗产数字化举办论坛活动,聚焦将“保护”作为文化遗产数字化的首要任务,探索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路径,为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注入文化动能。
二是拓展活动形式,展示文化遗产数字化新实践。论坛期间,将同步举办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项目展览展示,聚焦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精心设置古籍类、文物类、古建遗址类、非遗类四大板块,生动展现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经典项目。此外,论坛还将发布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目前评选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最终将精选约40项最具代表性的优秀案例编辑成集。
三是持续搭建平台,推动共商共建共享新发展。大会将在论坛期间举办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组专题会议,围绕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有关的重要议题开展研讨。与此同时,大会数字研修院将配套举办为期2天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主题研修班。
四是广邀新老朋友,共绘文化遗产保护新蓝图。论坛将邀请国际组织高级别代表、各国相关政府部门部长级官员、有关国家驻华使节、文博文化领域的领军企业和行业机构高级别代表,以及知名专家学者等。通过这次论坛,携手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创新路径,共同谱写数字时代文化传承发展的新篇章。
四大议题回应各方普遍关切与核心诉求
从法国巴黎圣母院构建数字孪生体为修复提供精准参考,到柬埔寨吴哥窟运用无人机测绘与AI算法提升修复效率,再到中国四川三星堆利用高精度扫描和数字建模等技术对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被广泛利用到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来,不仅提升了遗产保护的科学性,还增强了公众参与和国际传播力。
据悉,本次论坛将围绕“保护·传承”“技术·创新”“产业·赋能”“开放·共治”四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任贤良介绍,四大议题将系统回应各方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的普遍关切与核心诉求:“保护·传承”聚焦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全球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国际传播,尤其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推动构建协同发展的数字文化生态;“技术·创新”聚焦人工智能、VR/AR等前沿技术在文化遗产全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探索技术发展的新机遇与挑战;“产业·赋能”聚焦如何将文化遗产数据转化为跨行业创新动力,实现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新模式;“开放·共治”聚焦搭建数据共享机制、完善版权保护体系,通过政策标准建设保障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
任贤良强调,“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不仅是一个技术交流展示的平台,我们更期待通过开放合作凝聚共识,探索数字技术如何更好地承载人类共同价值,使文化遗产成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精神纽带。”
“西安作为举世闻名的文化古都和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所在的陕西省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此举办论坛,是想体现‘从历史联通到数字联通’的延续性,为促进不同文明在数字时代的交流互鉴搭建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任贤良表示,在中国西安举办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既是呼应全球数字文明发展趋势,也是彰显大会国际组织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数字创新实践与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