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俄罗斯支线客机SSJ100在印尼进行演示飞行时坠毁,失事原因尚不明确。俄罗斯民用航空产业的崛起之势有目共睹,但这一坠机事件会对俄民航产业造成多大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辉煌不再 俄民机欲逆势起飞
俄罗斯的民用航空产业发端于1918年前苏联建立的第一家国家级航空科研机构——中央空气和流体动力学研究院(TsAGI),它后来成为苏联庞大航空产业的基石。俄民机产业腾飞于上世纪60~80年代,这一时期,前苏联航空产业愈加完善而强大,伊尔-86/96、图-114、图-154、图-204和超声速客机图-144等各种民用飞机都诞生于这一时期。俄罗斯民用航空产业衰落于苏联解体后的90年代,这一时期俄罗斯航空产业陷入大衰退,国家投入不足,产业停滞。而俄制民用飞机也因其经济性欠佳、安全事故多发,非但不能进一步拓展市场,连传统市场都被波音、空客鲸吞蚕食。更甚的是,连俄罗斯国内都开始大量购买西方民用飞机。
面对航空产业的颓势,俄罗斯试图扭转困境。普京任总统后,积极推进航空强国复兴计划,推动俄罗斯航空产业进行大规模整合,目的是消除内耗,理顺设计、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优化产业链,强化国际竞争能力。2006年,普京下令成立联合航空制造集团(OAK),整合了苏霍伊、米格、伊留申、伊尔库特和图波列夫等飞机制造公司。而且,俄罗斯还整合国内的直升机研制力量,成立了俄罗斯直升机公司。此后,又建立了联合航空发动机集团(ODK),整合了“土星”、克里莫夫、“礼炮”、乌法和彼尔姆发动机联合体等发动机企业机构。此外,俄罗斯还对航空基础科学研究机构进行了整合和调整。
随着国内航空产业关系的逐渐理顺,俄罗斯的航空大国雄心再次膨胀。根据俄罗斯工贸部制定的航空产业规划,俄计划在2025年前向航空产业投入566亿美元。到2025年,实现年产客机300架、货机100架,民用飞机收入从目前占航空产业收入的19%增加到67%;客机市场份额从目前占世界市场的1%增加到2015年的5%,2025年进一步提高到10%。
前锋机型遭重创崛起步伐或放缓
为了实现民用航空领域的远大目标,俄罗斯推出了支线客机SSJ100、干线客机MS-21,在图-204的基础上新开发了图-204SM,还与乌克兰安东诺夫公司联合开发了支线客机安-148/158。SSJ100已于2011年投入使用,是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开发并投入使用的第一种新型商用飞机,可以说该机在极大程度上承载着俄罗斯民用航空产业振兴之开路先锋重担。
根据Speednews统计,截至2011年底,SSJ100储备订单179架,75%以上的订单来自国外用户,可以说SSJ100市场前景比较光明。但是,俄制飞机的安全性一直令人担忧,此前爆发事故的都是图-154和雅克-42这类老旧型号,尚可以归咎于设备老化或人为原因。如今全新的SSJ100飞机在投入使用仅一年就发生恶性事故,势必会引发全球客户对俄罗斯飞机安全性的广泛担忧。
在前苏联强大的航空产业基础上,俄罗斯的民用航空产业崛起不容小视。但如果SSJ100事故最终查明是飞机本身的设计或制造原因,势必引发连锁反应,将极大地延缓俄罗斯民用航空产业崛起步伐。目前,在民用航空领域全方位发展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美国、欧洲、俄罗斯、中国和加拿大,其中美、欧、加已经取得较大先发优势,短期内其他国家难与之抗衡。
未来10~20年,对中俄两国民用航空产业来说都是关键时期,中俄的加速追赶或将改变世界航空产业的已有格局。只要有一方熬过艰难的初期,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哪怕是微弱的领先优势,那么在更远的未来,其产业优势就有望进一步扩大。(作者系中航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工程师)
(责任编辑: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