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保条件和制造能力是航空工业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志。西飞国际作为国内最大的航空装备制造企业和国内外重要的航空部件供应商,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工作。从创建之初仅仅拥有一座部装生产厂房,到如今厂房林立、各种高精尖设备云集,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科研生产保障能力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随着601号国际合作专业厂房、603号部装厂房、605号复合材料厂房等的建成投产,以及后续一批新厂房的动工兴建,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航空制造新区正在西飞国际现有厂区西侧崛起。
早在1997年,刚成立不久的西飞国际就紧扣数控加工技术发展的脉搏,从股市上募集的资金中拿出1.3亿元进行飞机数控加工技术改造,使公司的数控加工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随后,又运用增发募集的资金,对转包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满足了波音737-700飞机垂尾等产品上速率和新项目发展的需要。
“十五”以来,西飞国际以实现由飞机零部件制造商向整机制造商的转变为契机,以提升零部件配套能力和总装集成能力为重点,加快了技术改造的步伐。其间,投资约14亿元补充和完善了数控加工、工装精加工、部件装配、钣金工装设计、计算机应用、特设试飞及计量、理化检测等条件,完善了部分动力系统,共新增各类工艺设备1937台/套,新增建筑面积65085平方米,改造、扩建建筑面积4920平方米。通过一系列技改项目的实施,西飞国际军民机研制生产条件得到了不断完善,飞机设计、制造、试验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在飞机装配、特设、试飞方面,公司在飞机数字化设计的基础上,以数字化的整体工装为依托,以先进的装配和检测设备、工艺流程、信息技术为核心,构建了软、硬件齐全的高效率飞机总装配平台,具有大型飞机的总装集成能力。
——在工装制造、机械加工、钣金加工方面,建立了8000平方米的工艺装备精加工中心,实现了大型装配工装全数字化制造及协调安装,具备工艺装备快速研制能力;拥有各种数控机加设备130多台,具备大型、复杂结构件的加工能力;拥有包括7.7万吨橡皮囊液压机、1000吨12米蒙皮拉伸机等大型钣金成形设备,掌握了飞机蒙皮零件加工、橡皮囊液压成型、钛合金热蠕变成型等技术。
——在复合材料制造方面,拥有20米热压罐、数控缠绕机、自动铺丝机、真空吸附成型机、激光定位铺层辅助系统等设备,具备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件、内装饰件、金属胶接件以及橡胶塑料件的研制和批量生产能力,树脂、预浸料及蜂窝芯等原材料的研制能力,复合材料零部件的修理能力,以及航天复合材料天线等产品的研发能力。
——在特种工艺方面,具备军民机各种钢材料的零件、铸件、焊接件,以及各种变形铝合金零件的热处理生产能力;拥有电镀、铝合金阳极化、钛合金零件薄膜阳极化、零件喷漆等多条生产线,可进行大型零件的表面处理;拥有化铣生产线一条,可对铝合金进行化学铣切加工;拥有两座整机喷漆厂房,可完成各种机型的整机喷漆。
——在信息化方面,建立了统一的飞机设计环境,部分型号实施了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工艺设计CAPP系统目前拥有用户1894个;组织实施了ERP工程,初步实现了产品数字化、过程并行化、管理敏捷化、信息网络化。
——在质量保证方面,建立了符合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的相对完善的质保体系,对航空产品研制生产实行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拥有一批先进的计量检测设备,数控测量能力尤其是大尺寸零件工装的测量能力居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具备航空制件及原材料理化、无损检测的能力。
为满足军民机研制和批生产的需要,西飞国际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启动了规模空前的新一轮技术改造。包括ARJ21新型涡扇支线飞机批产条件建设、数字化二期、MA60飞机扩产条件建设、飞机复合材料(内装饰)扩产条件建设等一批项目正在投入建设。这些项目实施后将新增各类工艺设备2191台/套,新增建筑面积21.6万平方米,改造、扩建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
通过新一轮大规模、大强度技改项目的实施,西飞国际研制保障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必将跃上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