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载入中...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产业动态 > 正文

雷厉风行降本增效 国泰应对危机的他山之石

2012年05月18日 09:01   来源:《中国航空报》   

  成本上升,需求疲弱,效益下滑,国内外很多企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遇到的困难局面,如今正有卷土重来之势,一些富有经验的领军企业也已率先启动新一轮“过冬”行动加以应对。总部位于香港的香港国泰航空有限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 Limited,简称“国泰航空”),就是这方面的先行者。

  继上周宣布实施削减可运载客货量、暂停招聘非空勤人员、向机舱服务员提供自愿无薪假等一系列成本管理措施后,本周国泰航空又将经济舱票价下调了8%-10%,以应对需求疲软和竞争加剧的运营挑战。这些兼顾了主动和被动、节流与开源的组合拳,旨在帮助公司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并为渡过难关之后重拾升势积蓄力量。

  成立于1946年的国泰航空,身处敏感而脆弱的航空业,长期在高度市场化、国际化的环境中成长,在全球经济的起伏波动中积累了趋利避害的丰富经验,也锤炼出被业界所称道的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因此,这家公司的举动,特别是经济危机来临前和演进中的决策布局,很大程度上具有示范意义。

  尽管目前内地民航业和其他行业面临的情势相对乐观,但无论是宏观动向还是产业走势,近来也已出现成本上扬、增长放缓的明显信号,企业利润下挫的

  势头正在蔓延。对于企业而言,借鉴国泰航空等标杆企业的经验和做法,在下行风险加大的环境中未雨绸缪,攻防结合,不失为一种可进可退的周全之举。

  纵观国泰航空这一系列较大规模的增收节支举措,表面来看有些突然,但实际上此前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铺垫——既有早前该公司对宏观形势不甚乐观的准确预判,也有近期市况愈发艰难的严酷现实。

  今年3月公布去年的经营业绩时,国泰航空管理层就表达了对今年业务前景的审慎预期,认为2012年将比2011年更具挑战,公司将以警觉的态度控制成本。在今年前几个月,特别是3月份以来的运营中,该公司业务状况出现恶化,客运收益率下降,货运虽3月份有所改善,但始终未能扭转颓势。与此同时,航油价格居高不下,油价曾攀至每桶140美元,且在高位徘徊的时间远长于2008年时的短暂冲顶。

  在需求低迷和成本高企的夹击下,全球各大航空公司普遍出现效益下滑,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 PLC,简称“英航”)、大韩航空有限公司(Korean Air Lines Co. Ltd)、德国汉莎航空公司(Deutsche Lufthansa AG)、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 Ltd.,简称“新航”)、法航-荷航集团(Air France-KLM)等行业巨头上一财季纷纷报亏,国泰航空尽管没有公布具体数据,但该公司已表示上半年的业绩将令人失望。

  国泰航空前任总裁、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IATA,简称“国际航协”)现任理事长汤彦麟表示,航空公司面临着不断上涨的燃油价格和欧债危机的打击,这两大威胁如同摩达克斯剑一般,悬挂在整个航空运输业的头顶之上。

  面对可能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严峻的形势,包括国泰航空在内的全球各大航空公司,已经陆续开始采取收缩战略,甚至不惜借助裁员、退订飞机、停开航线等雷厉手段降本增效。较之国外同行一些带有阵痛的强硬举措,国泰航空的措施较为温和,且收放结合,更值得大陆企业参考借鉴。

  国泰航空此轮旨在降低成本的短期举措,主要包括加快老旧飞机退役,增加燃油效率较高的新型飞机,冻结非空勤人员的新职位招聘,减少北美、欧洲等航线的航班数量等。从6月份开始,该公司还将向机舱服务员推出自愿无薪假,并将引入其他节约成本的措施,如取消非必要的海外出差,减少巿场推广及信息科技开支等。

  值得注意的是,国泰航空并没有一味收缩,而是不失时机地加大对新兴市场的投入,其下属的港龙航空已宣布开辟多个区域及中国内地新航点,并增加部分现有航点的班次。与此同时,该公司也没有减少或终止一系列的战略性长

  期投资项目,比如在2019年前接收总值超过1900亿港元的93架新飞机,投资57亿港元建设香港国际机场新货运站,投资超过30亿元提升机舱产品及贵宾室设备等。

  对国泰航空而言,引进飞机等长期投资举措尽管增加了资本开支,但其战略价值不仅在于短期内提升效率,更在于市场转暖时能拥有资源迅速把握商机,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在低迷时期进行投资,另外的好处是扩张或收购成本较低,竞争对手的反制能力也较弱。

  当然,无论是退守还是进攻,前提条件都是保持财务稳健和产品品质,特别是维持现金流的正常运转。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环境中,流动资金比利润更为重要。

  对内地企业来说,尽管拥有庞大的内陆市场作为支撑,也可以借助政策支持转移一部分成本,但像国泰航空那样做好形势预判,把握收放力度,并保有足够的现金,是抵御寒冬更为有效的法宝。而要让这些法宝发挥作用,有赖于企业自身强有力的管理,依托经营、财务、投资、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到位和水平提升,迎难克艰,化危为机。

(责任编辑:王飞)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