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载入中...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专题 > 两会 > 正文

推进我国通航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2012年03月16日 15:49   来源:SRC-1998992037   徐一新 刘文波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通用航空产业需求越来越旺盛。随着低空空域逐步开放,通用航空成为各家争先进入的领域。为保证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两会”代表委员们建议加快完善我国通用航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抓好试点、合理规划,集中优势资源,确保通航产业健康发展。

  朝阳产业 潜力巨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冯培德介绍说,航空分为军用航空、民用航空、通用航空。当前通航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所了解,但我国通航产业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据了解,2010年我国通用航空作业飞行小时数仅有13.6万小时,美国2009年底就达到了2800万小时以上,主要通用航空大国的通用航空作业飞行小时数都在百万小时以上,通用航空正广泛服务于短途运输、行政执法、农林作业、科学考察、空中救援、旅游观光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受到各种因素制约,中国通用航空市场还远未得到开发。 

  全国政协委员、中航工业沈飞副总经理陈永满预计,通航在短期内将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中美航空合作项目(ACP)研究表明,如果政策和基础设施改善能够有效结合,中国通用航空市场将在2015年左右进入高速成长期,通用航空、训练和私人所需飞机总数的年增长率将在10%~20%,并在2015年达到2000架以上。2015年,作业飞行量将达到27.12万小时,是2008年的2.21倍,平均年增长17.3%;通用航空机队将增长到1997架,平均年增长17.48%,其中供飞行培训使用的飞机为709~915架,供私人使用的小型飞机为500架左右;通用航空作业运营收益(除培训及私人用途外)为8~14亿元,就业岗位将增长到1.4万个。从2009年到2015年,通用航空的直接经济效益为50~100亿元,可提供3.3~6万个就业机会;整个通用航空产业收益预期为140~240亿元,能提供13.2~24万个就业机会。“通航产业对航空的最大意义就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把航空业做大做强的千载难逢的机会。”陈永满说。

  让直升机先行加大喷气公务机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科技委主任张洪飚建议,政府对国家应急救援体系中的直升机、警用直升机等进行采购时,要优先选择国产直升机,拉动直升机产业快速发展。冯培德也多次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国民用直升机,广泛建立直升机服务体系的建议:“我国目前在通航领域与国外差距较大。以直升机为例,美国有近三万架直升机,我国只有几百架。其实,直升机是最好的军民结合型装备,在地震、水灾、冰雪灾害、各类交通事故救援中都有用武之地。”目前,以直8、直9、直11为代表的系列直升机已经构成了我国通用飞机的主力,冯培德认为,通航要发展,直升机应先行。但目前现有的救援力量分散在交通运输部、国家林业局、卫生部等多个部门,缺乏必要的协调和统筹,资源无法形成统一合力。   

  冯培德认为,通航直升机在使用时不能仅仅限于某一种专业用途。如今建设通航机场、购买直升机和培养飞行员的成本非常高,“这就必须在全国布好点,让一架直升机在不同情况下发挥不同的用途,比如灾害救援、医疗救援、甚至电力故障排查等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市场上运营起来,形成良性循环。” 

  公务机方面,长期以来受各种客观条件限制,目前我国在喷气公务机领域仍基本处于空白。冯培德认为,从中长期看,公务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分析:未来10年,中国公务机交付总量可能达到1900架左右,年复合增长40%左右,市场总价值超过500亿美元,并且还将带动相关产业链;根据中航工业前期对中国公务机市场的研究初步表明:2015年公务机规模将达到100~120架(培育发展阶段),2020年500~600架(快速发展阶段),2025年1200~1400架(成熟发展)。中航工业通飞董事长孟祥凯认为,如果公务机项目能在2012年启动,用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研制,在2017年前后进入市场,正好赶上国际航空市场全面复苏期和中国市场的蓬勃发展阶段,是项目实现商业成功的最佳时机。陈永满也表示,要抓住这一时机,发挥我们在航空技术和航空产能方面的优势。

  抓好试点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近两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就低空开放进行了多项试点工作。陈永满认为,通航是个既能拉动制造业,又能刺激消费业的产业,我国在发展通航产业时应该试点先行,充分发挥现有航空基础比较好的地区的优势来引领通航发展。他肯定了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发展通航做的鼓励和支持,但“这些试点和努力工作因联动不足,尚未形成合力。”他建议,以民航局为总牵头,以运营开发和基础设施为重点,选择合适地区进行通航运营试点,根据市场需求来做资源配置调整,带动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发展。 

  在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陈永满说:“一方面国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比较完善,我们可以拿过来用,这是机会,使我们在这一轮发展当中不至于在低水平徘徊。但另一方面,如果通用机场、识别系统等跟不上,也会制约通航产业发展,尤其是大量外资、外商进入,这个市场还会不会是我们的要认真考虑。”冯培德呼吁抓好培训基地建设,促进飞行员培养,建设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做好制造、销售、维修、运营一体化服务。 

  统筹规划 稳步推进

  2011年国家空管委组织起草了《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征求意见稿)》,这相对于2003年颁布的《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首次对低空空域做出了划分,明确了不同空域的管理要求,管理程序和要求有相当程度的简化。冯培德认为,还应适当放宽空域与航线限制,进一步推动低空空域改革,在行政管理方面变审批制为报告制,提高空域利用效率,降低通用飞机使用机场、导航等服务的费用。 

  正因为通航产业前景大好,各方纷纷涌入想分一块蛋糕。冯培德透露,现在对通航感兴趣的人很多,觉得通航门槛低,许多省市和航空院校都瞄准了通用航空,甚至个别地方农民也宣称要制造通用飞机。“态度要积极、步子要稳妥”,冯培德说,“虽然通航产业充满了机遇,但干什么都不能一窝蜂,应该从国家的角度加强对资质的审查,提高准入门槛。若各方都挤进通航产业,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并带来其它诸多问题。” 

  孟祥凯从产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建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统筹考虑,合理规划,集中资源优势,建设国家级通航航空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引导通用航空产业尤其是制造业高效聚集,开展通航政策先行先试,促进通用航空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冯培德充满期待地告诉记者,在保障国家安全和飞行安全的前提下,随着低空空域的开放,中国汽车市场繁荣的今天将是中国通用航空市场发展的明天。 

(责任编辑:王飞)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