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载入中...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专题 > 2013巴黎航展 > 航展动态 > 航展动态 > 正文

河南理工航空摄影测量团队:用数字信息再现“美丽地球”

2013年03月21日 07:35   来源:光明网   魏豪 徐春浩

  他们,在测绘科研的炼狱里创造了春天,以自己10年的艰辛努力和不懈探索“给地球照了个像”,被誉为“‘把地球搬回家’的人”、“为地球做尺子的人”、“用数字信息再现了美丽地球的‘真实容颜’”。

  他们,创造了测绘界的奇迹,打破了我国航空测量仪器及数据处理领域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改写了中国航空摄影测量长期采用胶片的历史,推动了我国测绘从传统向数字化技术体系的跨越式发展。

  他们,研制成功的数字航空摄影仪,将4台日常用的非专业相机“捆绑”在一起,变身为可以航空摄影测量的“千里眼”,使中国科学家在“数字地球”研究领域成了世界公认的“领头羊”。

  ……

  他们,就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河南理工大学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创新团队。

  在日前举行的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河南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刘先林院士,邹友峰、郭增长等教授共同完成的“大面阵数字航空影像获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项由河南理工大学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创新团队10年潜心研究的成果,是该校自2011年度完成的“中国煤矿瓦斯地质规律与应用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之后,又一次获此殊荣。

  “人只能专心把一件事情做好”

  在河南理工大学校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如果你在学生食堂看到一位白发苍苍、衣着朴素的老人买了两根油条、一碗稀饭,笑呵呵地坐在你附近就餐,那人一定就是刘先林。”

  刘先林“抠门”?笔者给刘先林算了笔账,每年他在该校的津贴是12万元,然而刘先林“很亏”,任职以来,这笔钱他分文未取。“他把这笔钱留在学校,设立了一个专门账户,用来资助科研项目和生活较困难的师生。”团队成员、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院长郭增长十分感慨。

  走进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综合办公楼307室这个刘先林办公兼卧室的地方,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简易床、一张沙发、一台电脑、一张堆满专业书籍的写字台、一个书柜。

  2006年,刘先林在河南理工大学新校区做实验,学校安排他在老市区的宾馆吃住。新校区距宾馆8公里,坐车也就十几分钟,年近70岁的刘先林依然要求睡在办公室,洗漱在楼里的公共卫生间。每晚,整栋大楼就剩下他和门卫。“看上去更像个看大门的工友。”门卫们都认得他。刘先林喜欢住办公室,原因是离设备近点,可以随时做实验。

  “搞科研,就要做好啃面包、住办公室的准备。”刘先林常对学生说。“一次课题组跟他谈科研谈到中午1点多,可他谈兴正浓,大家肚子饿得咕咕叫都不好意思说。将近2点了,他突然想起,‘哦,时间不早了,我们去吃饭吧。’到食堂简单要了点儿菜,又给每人要了一张大饼,还叮嘱大家一定要吃饱。”刘先林指导的第一位博士后、团队成员刘昌华记忆犹新。

  “人只能专心把一件事情做好!”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说。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理工大学第一位学成归来的博士,一个把学者的睿智与管理者的从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专家型领导干部,邹友峰2003年被任命为焦作工学院院长(河南理工大学前身)时,年仅38岁,是当时河南高校最年轻的校长。

  “对待科研,他要求一是一,二是二,十分严格,不许有丝毫的差错!”邹友峰教授的博士生柴华彬说。的确,对河南理工大学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创新团队来说,科研就是最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王飞)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