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载入中...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专题 > 2012珠海航展 > 航展动态 > 中航工业 > 正文

中航多款机型将首次亮相珠海航展

2012年11月12日 11:44   来源:SRC-1998069346   段丹峰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谭瑞松 中国经济网记者 段丹峰 摄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刘瑾现场提问 中国经济网记者 段丹峰 摄

中国经济网珠海航展特派记者团记者段丹峰11月12日报道 2012年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将于明天在广东珠海开幕。今天上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谭瑞松向记者透露,中航工业今年将在珠海航展上通过馆内展出、馆外静展、飞行表演、业务活动及大型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中航工业近年来在航空产品研发方面取得的成就。 

  据谭瑞松介绍,中航工业在3号馆设立“中国航空馆”,以“龙”为元素设计展台,参展面积达8000平方米,参展的共计150多项产品和系统,首次亮相的产品和系统共计44项,主要围绕军用航空、民用航空、直升机、通用航空、航空发动机、机载系统等6条主线,全面展示中航工业高新航空产品。 

  在军机展区,中航工业将以军贸出口产品以及国内航空装备为主线,充分展示中航工业在系列化发展军用航空产品中更新换代的进步成果。以歼-10、“枭龙”、歼轰-7A为代表的5型先进战斗机,以练-7、练-8、“猎鹰”、“山鹰”系列为代表的6型基础、初级和高级教练机,以“翼龙”I、“天翼”I、“蓝狐”、“夜鹰”、“鹞鹰”、“鹞鹰”Ⅲ等为代表的共计8种无人机,以运9运输机、“空警”200预警机为代表的运输机/特种飞机,以雷达中距离空空导弹、红外近距离空空导弹、多用途红外战术导弹为代表的机载武器等19种武器系统将在这里盛装亮相。在这个展区,我国新研的先进战斗机概念模型和“翼龙”无人机真机系统首次参展。 

  在民机展区,中航工业将以新舟系列飞机及大型民机制造能力为主线,充分展示中航工业在民机研发、制造、国际市场营销、运行保障、延伸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发展成就。新舟60、新舟600、新舟700等共计7型新舟飞机,将以不同国家航空公司的涂装生动展示中航工业的支线民机研发成就和国内外市场开拓成果;另外,中航工业还展出了2型运-8F民用运输机。C919国产大型客机机体分解模型将直观展示中航工业的大型民机制造能力。作为C919主要供应商,中航工业承担了C919大型客机机体主要结构件的研制,目前多个机身部段样件已相继下线;同时还就11项机载系统开展跨国合作,研发世界一流的产品为C919配套。 

  在直升机展区,中航工业将以军用、民用直升机为主线,以13型机充分展示中航工业在直升机研发、制造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其中,既有飞越8000米高空的13吨级大型民用直升机AC313,也有中欧对等合作研发的6吨级中型多用途直升机AC352。民用直升机系列发展,多型先进武装直升机展现了中航工业直升机装备研发制造能力。中航工业以超前的思维,首次展示了3款新概念旋翼机。同时,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型先进武装直升机将首次公开亮相。 

  在通用飞机展区,将以公务机、涡桨通用飞机、活塞通用飞机以及特种飞行器等通用航空产品为主线,以15型通用飞机和2型大陆航空发动机充分展示中航工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发展通用航空的成就。其中,“蛟龙”600、运-12、“海鸥”300等机型,将集中展示中航工业自主发展通用飞机的初步成果;西锐SR22飞机、西锐SF50飞机,将全面展示中航工业积极开展海外并购、大力加强国际合作的主要成果。在这个展区重点有“蛟龙”600物理样机、西锐SR22实物等。此外,今天下午,“领航”150公务机将在中航工业珠海通用航空产业基地举行下线仪式。 

  在航空发动机展区,中航工业将以共计9型涡扇、涡轴、涡桨、燃机等军用、商用发动机系列产品为主线,充分展示中航工业在航空发动机核心技术研制攻关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军用发动机将重点展出首次亮相的“岷山”、“九寨”等系列发动机产品,民用发动机将重点展出国产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全尺寸金属模型。在这个展区重点有“岷山”发动机,以及首次亮相的我国第一款大涵道比涡扇商用航空发动机。 

  在机载系统展区,中航工业将以6大类22项航电系统、7项机电系统航空机载产品为主线,充分展示中航工业在航空机载新产品研制、核心系统综合等重要产品和关键技术的发展成果。主要以系统集成的方式展示先进的航电和飞控技术、利用人机互动提升飞行操作效果;以实物方式展示C919大型客机机载系统国际合作的最新成果和先进航空机载军贸产品;以展板形式及多媒体手段展示中航工业研发制造航电系统的综合技术能力。在这个展区主要有歼10战机1:3机载模型和民机客舱段模型。

(责任编辑:缪杰娴)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