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航空产业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专题 > 2012ABACE > 评述 > 正文

公务机巨头垂青中国市场 未来几年市场将达1万亿

2012年03月29日 15:02   来源:国际在线   沈文敏

  这几天,亚洲地区最重量级的公务航空展览――2012亚洲公务航空会议暨展览会,正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如火如荼地举办。展览集中展示了空客、波音、庞巴迪等公务航空巨头的30款最新公务机机型,将中国推到了国际公务航空行业的舞台中心。

  中国成公务航空核心市场

  公务航空是通用航空活动的一种方式,它与普通民用航空的最大区别在于可以按需求自主确定航线和飞行时间,具有灵活、便捷、快速、私密等特点,是民航的高端服务项目。

  2008年之后,中国公务机市场呈爆发式增长,几年下来,中国已成为全球公务机增长的核心市场之一。据统计,2008年在中国内地注册的公务机仅为32架,2011年已经增加到132架;2011年全国机场的公务机航班量已经达到13400架次。

  本次展会选择在上海举办,显示了国际主流公务机机构对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的一致认可。据预测,未来10年中国公务机数将达到1000架。因此,世界公务机厂商纷纷将中国市场作为他们未来5―10年的发展重点。

  我国公务机市场远未达到与国际接轨水平

  3月26日,涵盖了国内外公务机最主要生产商和运营商的“中国公务机上海联盟”宣布成立,力求共同打造中国公务机市场的完整服务体系。

  据联盟的发起人――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孔林山介绍,目前,中国公务机市场还很稚嫩,还有很多问题和不利因素制约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一是中国公务机市场和用户的消费理念还很不成熟;二是中国公务机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三是中国公务机行业的专业人才匮乏,尤其是公务机飞行员资源严重短缺;四是对行业发展的客观制约因素众多,诸如空域管制过严、高空尚未开放、关税负担沉重、维修力量不足、航材配件短缺等等。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中国公务机市场的发展,导致整体市场远未达到与国际接轨的水平。

  他举例说,国内公务机的管理还在沿用传统的民航管理手段,缺乏真正的通航特性化管理,首先是空中管制还比较严,航线和飞行申请比较繁琐;其次是国内缺少专用的公务机机场。

  通用航空未来将带动万亿元市场容量

  作为全球四大公务航空会展之一,亚洲公务航空会展已决定2012至2016年连续5年在沪举办。这是去年6月,美国公务航空协会和上海机场集团签署的长期合作协议。

  早在2005年,上海机场集团就开始按照国际通行的公务飞行保障要求规划建设公务机基地,并开始寻求与国际专业公务机运营商的合作。2010年3月,由上海机场集团投资兴建的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公务机基地建成启用,成为中国国内第一个集地面保障、维护维修、销售、托管为一体的一站式公务机服务专用基地,进一步完善了上海航空枢纽服务功能。据统计,2011年上海机场公务机航班量为3500架次,占全国的近1/3,预计2012年全国及上海将继续保持10%―15%的增长幅度。

  上海机场集团董事长吴念祖告诉记者,在“十二五”规划中,政府承诺改革空域管理制度,改善空域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例如,国内空中管制的限制已有了明显进步,航线申请从过去的提前7天提交缩短至提前1天提交即可。

  而据民航部门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将需要各类通用航空飞机数千架,通用航空及其带动的产业将形成约1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523亿美元)的市场容量。

(责任编辑:王飞)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