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载入中...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企业焦点 > 正文

海航国际化战略的展开

2012年05月23日 13:07   来源:中国民用航空网   刘忠

  世界进入复合相互依赖的时代。世界各国经济社会交流日趋加强,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国际化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国际化发展是现代企业适应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成长为巨型跨国公司的必由路径。

  海航集团是中国推动国际化进程的产物。海航创业于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起家于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航空业,立身于需求全球化的服务业,具有天然国际化企业的素质。1993年创业至今,海航主营业务从航空延伸至旅游、物流、金融、商业、置业、装备制造等众多产业领域,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互相促进、创新发展。

  海航创业伊始就致力于促进中国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积极为国际化拓展而准备。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欧美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海航抓住世界转型和国际需求的战略机遇,进一步推动国际合作,适时展开一系列国际并购,其国际化战略正在积极展开。海航国际化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全球化条件下,企业的最高境界体现在,从天下角度进行思考,以全球为事业拓展的舞台,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展现共创人类精神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的情怀。

  海航国际化的基础

  创业至今,海航秉持中体西用、多元一统的文化精神,不遗余力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面对海航迅速展开的全球布局,海航决策者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思考,强调让国家放心、让国民信任、让世界接受的文化取向,致力于探索建立更具适应性、包容性和全球性的精神价值体系,完善融主体性、包容性与多元化于一体的思想文化体系。2011年初,海航颁布实施《“海航精神”价值体系》,提出以共同理想、共同信仰、共同追求、共同理念为核心的海航精神,海航精神价值体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多元包容为趋向,以人类幸福与世界和平为追求,是海航国际化的重要思想基础。2011年1月,海航集团旗下海南航空荣获SKYTRAX“五星航空公司”称号,成为全球七家五星航空公司之一。这一荣誉表明海航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截至2011年底,海航集团资产规模超过260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2万个,初步实现了创建中华民族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的战略目标。海航以航空旅游、现代物流和金融资本为主业,确立了三大主业突出、资源充分共享、资金顺畅流通、产业价值链构造合理的相关多元化经营格局,为其国际化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航国际化的谋划

  海航国际化的战略谋划,充分借鉴跨国公司国际化发展的宝贵经验,同时又根据自身所处的基本国情、世界潮流、行业特征、战略诉求等进行战略创新。

  创业之初,海航就采用国际标准来塑造自己,成功实现了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在内部管理上,海航嫁接国际先进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企业运作,同时大力加强干部员工的国际培训,为集团国际化储备优秀人才。与此同时,海航根据情势变化及时进行管理架构调整,为抓住机遇实现国际化开拓创造条件。2008年7月,海航敏锐意识到美国次贷危机将引发更大金融动荡,全面部署“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加大管理构架调整”工作,使集团有序应对不断加剧的金融危机。2011年9月,海航开展“应对两债危机、实现调整转型”的瘦身战略,对管理架构和项目投资进行调整优化,为大规模国际化并购创造条件。

  作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香港拥有完善的国际化经营环境。海航把香港作为“出海口”,将现有境外企业的近一半部署在香港,其目标是充分利用香港优势与海外金融市场、人才市场对接,将其发展为汇聚资金与人才的综合平台。在其战略规划中,香港是做大做强海航现有产业、拓展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的关键市场,是海航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海航产业格局以航空旅游、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服务为三大支柱,业务范围涵盖航空、旅游、商业、物流、金融、机场管理、置业、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海航紧紧围绕三大主业展开,致力于设立或并购与上述核心业务紧密相关的优质企业,以促进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链整合和资源配置。海航国际化遵循价值链递进战略,以现有产业价值链的全球布局为目标,强调购买智力是比购买资源更重要的追求。

  海航强调,海外投资将优先选择法律健全、市场环境成熟、需求迫切的发达国家,致力于通过并购优良资产实现全球性资源配置,其次选择提供可持续资源、本身经济增长潜力强劲的发展中国家,配合国家战略。此外,海航也看重土耳其等拥地缘优势的国家,为海航全球产业布局而预作安排。

  海航国际化的举措

  近年来,海航以世界级品牌为基础,以国内优势为支撑,积极“走出去”,充当国内与国际市场连结、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桥梁,国际化业务步伐不断加快。海航在航空、租赁、物流、旅游、实业等领域完成了多项重要国际并购,获取了海外优质资产,进一步完善了国际业务布局。

  海航国际化酝酿多年,海外融资奠定了海航国际化的基石。1994年,中国政府同意外商有条件投资民航运输业,海航提出“募集外资股、利用国际资本发展海航”的战略思路,经中国民航总局、外经贸部等批准后,海航领导者十进华尔街,赢得了乔治·索罗斯的注资。以此为基础,海航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积极引进“六西格玛”、EVA等国际先进管理工具,在管理国际化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近年来海航国际化的拓展主要集中在航空和租赁两大领域。海航起家于航空运输业,2001年开辟第一条国际航线,2006年之后每年都增开新国际航线,迄今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35条,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为枢纽,覆盖亚洲、欧洲、北美、中东等地区的国际航线网络。海航加入了世界最著名的8家全球分销系统,实现海航航班的全球销售;与10余家外国航空公司实现了代码共享,通过同业合作推进国际市场的开拓。与中国其他航空公司仅仅专注于开辟国际航线不同的是,海航更关注航空业务的海外发展。2002年,海航组建扬子江快运从事航空货运。2004年,中国民航总局出台政策扶持航空货运发展,海航抓住契机促成与台湾中华航空公司等的合作,确立打造世界级航空货运公司的目标。海航2010年底投资3200万美元收购土耳其飞机维修公司MYTECHNIC,2011年投资2700万美元收购土耳其ACT货运航空公司(后更名为MYCARGO),成为中国民航“走出去”的第一个里程碑。

  海航是国内较早进军租赁业的大型企业集团。早在展开国际并购之前,海航就着手组建了渤海租赁、海航航空租赁(原长江租赁)、扬子江国际租赁、大新华船舶租赁、香港国际航空租赁等租赁公司,成为租赁业的重要参与者和行业创新者。2010年1月,海航斥资1.5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ALLCO公司飞机租赁业务,并将之更名为香港航空租赁,在香港设立管理总部,派遣专业团队、外聘国际化专业人才进行管理运营。ALLCO自有飞机32架、管理飞机36架,业务广泛分布于亚太、欧洲和中东地区,飞机资产规模超32亿美元,拥有一批高端客户,与海航原有的飞机租赁业务颇为互补。此次并购打破了外资垄断飞机租赁业的局面,使海航租赁业步入了世界级序列。2011年12月,海航斥资11.5亿美元收购GE SEACO 100%的股权,成为当年全球最大的并购案之一。目前,海航旗下的租赁业务已涵盖基础设施、飞机、船舶、集装箱设备等,实现了租赁全牌照经营,形成了国内外并行的租赁操作平台。

  海航国际化的愿景

  展望未来,国际化是海航健康快速发展的战略核心之一。

  全球经济正在经历深刻调整,这是海航展开国际并购、建立新企业的重大契机。以世界转型与中国崛起为背景,海航致力于进入世界五百强前列,确立了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成就全球卓越企业的总体目标。

  迄今,海航在境外实体运营企业24家,总资产和收入占集团比重的10%左右,海航国际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展望未来,海航将巩固既有的国际化成果,加强海外资产管理,建立具有海航特色的国际化管理体系;继续寻找能够与其核心业务形成良好上下游衔接的业务整合机会,进一步完善其产业价值链,实现战略资源的全球配置,拓展全球业务市场,在海外再造一个新海航。

(责任编辑:王飞)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