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付90年代中国空军的歼6和早期型歼-7的退役潮,还有解决歼-7Ⅱ型挂载霹雳8型空对空导弹时需要在机头增加100多公斤配重的问题,1987年开始成都飞机制造厂开始了以歼-7Ⅱ型为基础改进,主要改良顶目为:
1, 提高稳定盘旋角速度。提高稳定盘旋角速度,要受三个条件的限制:一是最大载荷限制,一般不超过8-9个g;二是失速限制,要求尽量提高Cy,并尽量降低翼载荷;三是可用推力的限制,要求尽量提升推重比。由于歼-7E将原三角翼改为双三角翼,并安装了前后缘机动襟翼,使该机的Cy大幅提升;此外,由于换装了涡喷-13F发动机(发动机推力6560kg)可用推力增加460kg,这些都对稳定盘旋性能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由于涡喷-13系列发动机中更大推重比的新机型已批量生产,歼-7E的机动性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余地,改进后的歼-7在中低空稳定盘旋性能与F-16A基本相当,这对于持续空中格斗尤为重要。水平机动性能的另一项重要指标是瞬时盘旋性能,通常是以减速来达到,因此不受可用推力限制,只受承载能力和失速限制。由于歼-7E的翼载荷较小,因此,歼-7E在瞬时机动性上占有优势。歼-7改型由于Cy大幅提升,翼载荷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估计该机的失速表速将会比歼-7II的210-220km/s有较大程度的放宽,这无疑将对提升歼-7E的瞬时盘旋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2,换装新设计的双三角翼、改善中低空机动性,每边翼下设有两个挂架,其中外侧挂架能够使用副油箱,内部有装有整体结构油箱并取消左翼根部的机炮、以增加载油量,把原来重力加油改为压力加油方式,换装涡喷13F型发动机,抬头显示器,新型航电系统和新型箔条/热焰弹投放器等。
1990年5月18日首飞,1993年5月设计定形,同年8月开始交付部队使用,到2001年停产为止共生产了260多架,用以替代退役的歼6系列和歼-7I型飞机。另外中国海军使用版本称为歼-7EH型,跟歼-7HH型同样为应付高盐分还境下使用作出一些改良。
(责任编辑: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