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进
中国商飞公司总飞行师
中国商飞试飞中心主任
曾长期就职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从事民航飞行员培训和航空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先后获得中国民航安全飞行铜质、银质、金质奖章和功勋试飞员称号。
滑行,爬升,飞上云霄??最近,国产新支线飞机ARJ21又顺利完成了一次从南通到大连的演示飞行。不过,当乘客们在体验飞机良好性能的时候,并不知道驾驶这次航班的机长是一位有着30多年飞行经验的功勋飞行员,更不知道这位机长就是中国商飞公司总飞行师、民用飞机试飞中心主任钱进。
一种新型号的民用飞机,只有通过试飞验证,满足相应的适航标准后,才能取得适航当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进入市场投入运营,所以民用飞机的试验试飞是进入市场的必经之路。中国商飞民用飞机试飞中心成立以来,钱进与他的试飞团队每天都在改写历史,每天都在创新突破。他们的奉献、忠诚与勇毅也因此被镌刻在苍穹上,成为风雨不蚀的时代印记。
挑战极限飞行
试飞员和飞行员,可不只是一字之差。飞行员驾驶设计成熟的飞机,而试飞员驾驶的是尚未定型、需要对各种极限条件下的飞行数据进行全面验证的飞机,危险性不言而喻。“如同打靶,对飞行员来说,飞得越接近靶心,说明飞行技术越好。而对试飞员来说,有时任务就是往圈外飞。”钱进这样比喻,“圈外”就是危险地带。
比如,飞机失速,就像“一只手托着你,但突然那只手没了”,飞机会失去控制,进入螺旋状态,如果改不出来,后果不堪设想。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飞行员极少遇到这种情况,因为在失速点前会有很多报警,但对试飞员来说,这是必修课。此外,最小离地速度、最小操纵速度、设备故障模拟等,为了乘客安全,都要一一试出来。
因此,当2013年,钱进从中国国航北京总部来到上海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理解他的抉择。这一年,他已53岁。
“在外人看来,试飞员是刀尖上的舞者,是挑战极限的勇士。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一份责任,选择了一份风险。”钱进说,“但我想,作为一名飞行员,飞了十几种机型,却没有一种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这无疑是一大遗憾。”
“一名优秀的民机试飞员一定是优秀的机长,反过来却不一定。”在钱进看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试飞员,不但要有对大飞机事业的坚定信念和热爱,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精湛的驾驶技术,以及知难而为、迎难而上的精神。
对试飞员的选拔和培训要求极其严苛。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和C919大型客机项目有数百个试验试飞科目,不少科目难度高、风险大,对试飞员来说,“光有敬业精神还不行,还要按章行事,而非单凭经验。”
此外,国际先进飞机制造商通常以试飞员和试飞工程师联合工作的模式试飞。试飞工程师作为幕后英雄,就像导演,负责编制试飞大纲、登机参与试飞、指导怎么飞才能既满足试飞科目要求又保证安全。钱进举例说,有的飞行科目之前可能需要飞40个小时,但经过试飞工程师先在地面模拟优化,只飞了8个小时就完成任务,大大提高了试飞效率。
目前,试飞中心已经打造了一支由17名飞行员、41名试飞工程师、10名测试工程师组成的核心人才队伍,全面形成和检验了试飞组织与实施、试飞工程、测试改装、机务工程、场务保障等核心能力,试飞角色从幕后逐步走向台前,真正从储备能力全面跨入担当重任阶段,从参与试飞、保障试飞逐步转变为自主组织实施试飞,从刚开始点对点的单线试飞发展为可以同时实施多地、多架次、多架机、多线路任务试飞。
钱进坦言,试飞任务量大、点多、线长、面广,以及试飞科目的高难度、试飞验证的高标准、试飞架次的高频度等,使年轻的团队遭受严峻的考验。ARJ21新支线飞机试飞任务复杂艰巨,C919项目首飞准备挑战重重,同时中心还要开展宽体客机前期预研。
“现有的试飞员、试飞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资源如何既能满足试飞需求,又能推进C919首飞准备和宽体预研,有限的机务、场务、综合保障资源如何满足多地、多架次、高频次试飞需要。”钱进说,“这些都是我们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
安全!安全!
当初,钱进刚到试飞中心的时候,面临的是看似熟悉却又有些陌生的工作环境。说它熟悉,因为毕竟还是在和飞机打交道;说它陌生,是因为在民机试飞这个领域,在国内几乎是一片空白。
千头万绪,从哪里开始?钱进思考再三,决心还是笨鸟先飞,从编制手册开始。曾经在蓝天间叱咤风云的功勋飞行员,刚来到试飞中心时,却像潜心研究的专家学者,埋身案头工作。
试飞员在空中的动作,尽管复杂,却有章可循。在试飞中心,记者看到了38本《试飞手册》,涵盖安全、质量、适航、运行等多方面。波音、空客、庞巴迪等国际一流航空企业都有这样的手册,在设计、研发、制造、试飞、取证、客服等各个环节,也都编制了相应的手册,并视为核心机密。
在中国民机产业发展史上,尽管也形成了一些比较科学的技术规范、工艺流程、规章制度等等,但从顶层设计将这些规范和规章进行系统集成,并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体系,此前还没有人做过。
“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每个字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我们编的不仅是手册,更是标准。”钱进告诉记者,试飞中心的员工花了6个月时间,查资料,请教老专家及同行,共同完成了近百万字的手册。试飞集科研、技术、风险于一体,必须科学管理,以铁一般的纪律作保障。“我们力争使试飞中心成为‘手册中心’,试飞员成为‘手册试飞员’。”
中国人第一次试飞,表面差距是一部规章,实际差了近百年。规章浓缩起来其实只有一页纸,但展开来学习理解,并进行实践,就是多年时间。钱进的目标是要让手册中的每一句话都成为一个标准,都经得起推敲,经得住实践检验,达到简单、实用、可操作的要求,起到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作用。
在钱进看来,打基础的案头工作必不可少。前期工作做扎实,一切有章可循,按手册而不是按个人意志做决策,才能把差距缩小。
与此同时,钱进一再重申安全的重要性,他说:“飞行违规不一定出问题,但出事故一定违规。”
“安全是高压线,质量是生命线。”民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机上乘员可能多达几百人,因而对安全性的要求特别高。也正因为如此,研制民用飞机要经过严格的适航审查。在试飞工作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要不断提高安全水平,就要从最小的细节做起,每一项工作都必须严格根据规章来执行。为了强化规章意识,除了在办公场所,试飞中心甚至通过在食堂等人流聚集处张贴宣传告示、播放宣传片等方式,不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
“前段时间,我们刚刚开展了安全月活动,并进行了模拟演练,积累了经验,发现了问题。对于漏洞要提早暴露,提早修复,而安全意识是要始终牢记在心的。”钱进表示。
经过探索,试飞中心在学习吸收国内外一流航空企业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了预先准备、直接准备、飞行实施和航后讲评“四步走”的试飞组织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细化流程管理,强调做好准备和总结。在准备阶段不遗漏每个细节,考虑到每种可能,以此保证最后试飞实施的安全、高效。
也正是有了对细节的不断打磨,才有了在珠海航展期间中国商飞公司董事长金壮龙坐上飞机进行展示飞行时,整个团队充分确信安全的底气。
冲在最前线
和一般人的想象不同,老钱在办公室的时间少,大多数时候,只要有飞行任务,他常常是冲在第一线,常常亲自驾机飞行。
在很多人看来,老钱完全不需要这么拼。
“想过苦,没有想到这么苦;想过难,没有想到这么难。刚来的半年,一个劲地掉头发,甚至出现了斑秃,晚上也睡不好,有时出差都要带一些助眠药物。压力确实大,实事求是地讲,是我原来工作单位的好几倍。”钱进坦言。
从ARJ21-700飞机105架机交付试飞中心到首飞的时间很短,钱进和试飞员、试飞工程师、测试工程师、机务和场务等团队成员一起,没日没夜地奋战在现场,完成了各项检查试验和首次滑行。
在此过程中,遇到过不少困难,试飞中心这批年轻人毕竟是第一次承担这样的任务,老钱作为试飞中心这架“飞机”的“机长”,必须沉着冷静,做好主心骨。
那是段艰难的岁月,超负荷的工作强度让身体一直不错的钱进也开始随身带着药瓶,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牙疼就犯了,药不管事儿的时候,就喝口凉水在嘴里含着。航医总是在不断催促,要求他尽快把消化道手术做掉,可是每天从早忙到晚,真是没有时间。
白天累了,晚上也睡不好。那段日子,一到深夜,白天在试飞现场的一切又开始像放电影一样在老钱的脑海中闪回。
2014年6月18日,105架机在上海大场机场成功首飞,钱进作为观察员,在飞机上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这是试飞中心首次全面承担试飞任务,对老钱和他的团队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试飞任务捷报频传,而安徽老家却传来了坏消息:父亲病重入院,病危通知单下了数次。老钱知道父亲在等着自己回去看他,但正值RVSM(缩小垂直间隔)试飞最紧张的时候,他必须坚守在现场。“忠孝终究不能两全,我做出了自己艰难的选择。”钱进说。
展望未来,钱进还有很多事要做。他告诉记者,试飞中心的近期目标是打基础、建能力、攻项目,具体来讲就是建立ARJ21-700批产交付试飞能力,完成C919试飞技术准备并首飞,完成C919部分试飞科目,完成宽体客机型号试飞策划。
中期目标是拓业务、增柔性、搞创新,也就是要健全C919各子系统/专业的试飞能力,完成C919取证试飞,完成ARJ21-700型号改进、改型试飞,完成宽体试飞技术准备,发展试飞互补业务。
长期目标是提效率、树标杆、创一流,即完成宽体及后续机型的科研和取证试飞,达到高效运营生产试飞和客户飞行,发展国际试飞及互补业务,实现对同业标杆的赶超。
30多年飞行生涯,钱进几乎从未休过年休假。即使每天都要面对安全、辐射、噪音、时差等问题,但包括生活娱乐、身体不适、家人团聚在内的种种缘由,都难以使他从工作中抽离。从选择与蓝天为伴、白云相依的那一刻起,飞天梦,便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
钱进最后说:“我想,我是真的爱上试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