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中国飞机城“黄田坝”的由来

2014年03月06日 15:06   来源:中国航空报   周礼忠

用拖拉机开荒(照片提供:中航工业成飞)

  “黄田坝”这个地名,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但直到2002年,“黄田坝”这3 个字才出现在成都市的地图上。虽然没有正式“户口”,但无论是寄信、打电报,甚至来往国外的邮件和电报,只要写上中国黄田坝,就都能准确无误地送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56年年初,为确定从市区通向432飞机修理厂(1956年5月更名为132筹备组,现中航工业成飞)专用公路的路线走向,厂长于辉和工程师刘彭年以及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院总设计师汤礼智等人到省城建委开会商议。省城建委马识途主任主持会议。经过一番研讨,从图纸上定下了公路的起点、终点和线路走向。在定名的时候,马主任说:“黄土桥过,水田旱地,茅草丛中,飞机坝子。取三句中的一个字,‘黄田坝’,如何?”马主任又说:“黄田坝谐音黄天霸,我们生产的飞机应该成为天空之一霸!”这个432飞机修理厂所在地的地名就这样定下来了。

  1957年1月,国家建委正式批准在温江黄田坝机场建厂。黄田坝这个小小的地名在国家文件上正式使用了。

  但是,黄田坝这个地名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使用的。当时工厂员工通信一律用95信箱、某某分箱,不能标明厂名、地名。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那时黄田坝这个地名启用时间不长,一名员工在通信时把信封上的地址写成“成都黄田坝95信箱飞机厂”,结果成了严重失密的典型,当事人及其所在部门均受到了保密通报处分。上世纪50年代的保密规定十分严格,在距厂区尚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就树立着一块警示牌,上面用中英文写道:“外国人到此止步”。这是根据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制定的。现如今科技高度发展,天空侦察卫星昼夜监视,高清晰度成像分辨率小于1米,厂名、厂址保密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在工厂印发的歼7系列出口飞机和民品的中英文广告以及年历上,出现了“成都飞机公司,地址:中国、成都、黄田坝”的字样。甚至还有一张空中鸟瞰厂区的全景照片。至此,成都,飞机城,黄田坝,名扬四海了。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