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上海浦东机场“鸟击事件”同比下降超七成

2014年02月20日 09:39   来源:《浦东时报》   

  日前召开的浦东机场鸟击防范工作研讨会上传出消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简称“浦东机场”)阻击“鸟击事件”取得显著成果。

  2012年,上海浦东机场及周边地区鸟击航空器事件共发生44起;2013年,机场责任范围内发生的鸟击事件数量同比下降73%。此外,飞行区内高危肇事鸟的活动数量显著下降,特别是在夏秋季鹭鸟活动高峰期,数量为120只,较上一年高峰期1200只下降90%。

  浦东机场区域内鸟类活动较为频繁。其中,红隼、夜鹭及家鸽是全年受重点关注的对象。浦东机场将传统的以‘强制驱鸟’为主的鸟击防范模式变为以‘生态防鸟’为主的鸟击防范模式,通过控制鸟儿的食源与栖息地,来调节控制鸟类在机场净空区的活动,达到防止鸟击的目的。浦东机场“防鸟”采取分区防控的做法,设立了以飞行区为核心,周边20公里范围为管控区域的三道防线:鸟防核心区、鸟防警戒区、鸟情监控区,不仅符合浦东机场地域环境和运行特点,还形成了一个差别化防控,疏堵结合的防控体系。

  鸟防核心区是以机场飞行区围界为边界,这是鸟击防控的底线,需要采取切断鸟类的食物链等措施,努力做到“大鸟不出现、小鸟不成群”;第二道是鸟防警戒区,以机场飞行区围界外5公里为边界,在此区域内严格控制包括鹭鸟、环颈雉在内的“高危肇事鸟”,令其没有栖息地、营巢地,迫使其远离机场活动;浦东机场围界外5公里-20公里范围内是鸟情监控区,在此区域内主要是做好鸟类普查、种群跟踪、鸟情预警等工作,并在远离机场区域努力营造适宜鸟类活动的生态环境,以疏导、缓解浦东机场的鸟类活动。

  根据以往经验,飞机起飞和降落过程是最容易发生鸟击的阶段,超过90%的鸟击事件发生在机场和机场附近空域。为此,浦东机场开展了“草、虫、水、土壤”的多维度治理,还按地形、植被类型、运行情况在土面区选取了43个监测点,进行生物采样。他们在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把握时机,有效灭杀。另外,他们还根据季节及虫情变化,建立了绿色、橙色、红色虫情数量预警机制,适时调整虫情监测周期和频率,科学使用农药,终将昆虫及土壤动物的数量持续控制在低位状态。没有了食物来源,来此觅食的鸟儿自然少了。

  记者注意到,在跑道两边的排水沟上,每个水塘边都布满了长长的铁丝。原来,鹭鸟、环颈雉等最喜欢到水塘和湿地觅食,为此,机场将飞行区60多公里排水明沟、调节水池都安装铺设了地网及拌鸟绳,排空围界外围区域水塘,以有效控制鸟类的水源地和觅食地。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