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载入中...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国“逼”美六次更改道歉信

2013年09月06日 14:59   来源:光明日报   

  南海上空风云变

  北京时间2001年4月1日上午,美国一架EP-3军用侦察机又飞到我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活动。我空军两架歼-8战斗机立即起飞对其进行跟踪监视。9时7分,正当我方军机在海南岛东南l04公里处正常飞行时,美国的侦察机违反飞行规则,突然大角度转向,撞上我方一架军机,致使飞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失踪。受损的美机则在未经过许可的情况下,进入我国领空,并降落在海南陵水军用机场。按国际惯例,我们对美国侦察机上的24名美方人员进行了安置。

  看上去这是一桩偶发事件,其实有其必然性。自从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就从未中断过对我国沿海的侦察飞行。从2000年下半年起,美军飞机侦察活动更加频繁,而且越来越贴近我们的领海。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多次向美国方面提出交涉,要求停止此类侦察活动,但他们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

  首轮较量硬碰硬

  外交部主管美国和大洋洲事务部长助理周文重在事发当天就紧急召见了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强调事件的责任完全在美方,美方必须对中国人民做出解释。

  对于“撞机事件”,美方调门很高,气焰十分嚣张,根本不想承担责任。普理赫声称,他不能同意中方关于“撞机事件”责任的说法。对于中方坠毁的飞机和失踪的飞行员,美方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遗憾”,虽然表示愿协助中方搜救失踪飞行员,但更多地是一味要求中方尽快“释放美军机的机上人员,并归还美国侦察机”,甚至提出不准中方人员登上美国飞机进行检查。

  周文重当即驳回了美方的狡辩,拒绝了美方的要求,并强调,对美方给中方造成的损失,以及美机未经许可进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方机场一事,中方保留进一步向美方交涉的权利。 美国一向善于操纵舆论,先声夺人。北京时间2001年4月1日下午三时许,也就是“撞机事件”发生后六小时,美军太平洋总部便在其网站上发表了一份简短声明,将“撞机事件”公之于世。声明要求中国政府按照国际惯例,保持飞机的完整,保证机组人员的安全,为飞机和机组人员立即返回美国提供便利条件,而对中方飞机被撞后坠毁、人员失踪,则只字未提。

  针对美国方面蛮不讲理的态度,4月2日晚上,周文重再次召见普理赫,向美方表明中方严正立场。他告诫美方要正视事实,承担责任,向中方道歉。

  可是,两天过去了,美方的态度依然很强硬。

  2001年4月2日和3日,布什总统连续两次发表讲话,表示美国的优先考虑是机组人员尽快返美,以及侦察机须在未经“破坏或摆弄”的情况下完整归还美国;说什么美国已经给中国时间来做正确的事,现在是让美机人员回家和归还美机的时候了。他还声称,这一事件可能破坏两国建立卓有成效关系的期望。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竟以“监控局势发展”的名义,派遣三艘驱逐舰前往海南岛附近游弋,并在南中国海地区停留。

  美方的态度和做法让我们感到很气愤,自然也引起中国公众的强烈反应。互联网上已有不少人提出要向美国驻华使馆抗议示威,甚至要求中国政府依法审判美机组人员。

  被迫道歉美让步

  经过我们多次坚决斗争,美方有所触动,态度有所转化,开始趋于务实。

  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4月4日,鲍威尔国务卿在美国国务院向媒体表示,他对中国飞行员失踪表示“遗憾”。鲍威尔当天还以个人名义致函钱其琛副总理,提出美方愿和中方一道为两国关系努力,使这一事件成为过去。

  次日,布什总统在全美报业编辑协会年会上讲话时,也对中国飞行员失踪和中国损失一架飞机表示“遗憾”。他还强调:“我们同中国的关系十分重要”,“不应让这个事件影响(美中)关系的稳定。”

  为让美国方面认清形势,承担责任,做出道歉,我们与美方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在北京,从4月5日到10日,周文重部长助理与普理赫大使进行了11轮艰苦谈判,最多时一天谈了3次。较量的焦点主要是,美方必须就撞毁中方飞机、导致中方飞行员失踪及美机未经许可进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国机场,向中方道歉。

(责任编辑:林汇东)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