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载入中...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宁杭高铁开通 高铁民航客源争夺再燃战火

2013年07月05日 11:13   来源:今日早报   

  “我有时闲着闷了,会临时起意中午去乘宁杭高铁,5小时可以到武汉吃周黑鸭看樱花,7小时到宜昌或郑州,游三峡、上少林寺,9小时到西安……随便赶上哪班就搭哪班。比如乘到杭州,独自坐在西湖长椅上,等一下午白娘子,不发一语,当晚再坐回南京,当没事发生过,突然觉得这才叫生活!”

  7月1日,随着全长249公里宁杭高铁正式通车,有网友即兴在微博上敲下了这么一段话。从此,沪宁杭中心城市形成了一小时都市圈,杭州向北的列车也再不需要绕行上海。

  在交通、经济等专家看来,宁杭高铁的建成通车,是为沪宁杭黄金三角补上了最后一道金边,与沪宁高铁、沪杭高铁共同构成的沪宁杭“一小时铁三角”将发挥巨大的影响力、辐射力、拉动力。

  而和中国高铁一起奔跑的,不仅有中国的城市经济,还有坐着一等座、二等座的商务旅客们。高铁在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契机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出行习惯。与“北上广”等大城市相比,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些小县城的人们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

  高铁成老人出行首选

  家住长兴的王鑫对于此次高铁的开通尤其兴奋,7月1日杭宁高铁通车后,他就立即上12306查询,结果惊喜地发现从长兴到北京南站的高铁每天有早晚两趟,而且都只需5个小时左右。

  “这次,我终于可以带着爷爷上北京了!”王鑫这样说。

  王鑫的爷爷是个老革命,一辈子都想着去首都,想登上北京天安门俯瞰整个广场,也想看看万里长城和毛主席。

  “爷爷今年已经八十多了,当年参加过游击队。像他们这样的老一辈人,对首都北京都有着一份难以言喻的感情,我知道他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可以站上天安门。”王鑫从小由爷爷带大,和他的感情很深厚,说起爷爷的时候,眼里有藏不住的暖暖笑意,“但是后来等他退了休,身体却有些不行,血压高,心脏也有些问题,医生说不能长途奔波,所以家里人一直不敢让他出远门。”

  在高铁未开通前,坐火车上北京的话,需要十几个小时,虽然睡一晚就能到,但对于老人家来说,哪怕是买最好的软卧,也怕他会旅途劳累。“而飞机虽然速度快,但是爷爷心脏不好,哪里敢让他冒这个险。”所以上北京这个夙愿也就一直被王家人搁浅着。

  “如今可好了,高铁通了,我们都不用跑到杭州坐车,直接在长兴上车就行,且路程只有5个小时左右。早上出发,中午到北京还能吃上北京烤鸭,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王鑫说,当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爷爷的时候,老人家都笑得合不拢嘴,“爷爷说,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站上天安门”。

  而今,王家人已经在王鑫的提议下,将去北京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生意人不用怕飞机晚点了

  邵伟是湖州某贸易公司的经理,因为工作关系,他需要经常在全国各地出差。过去他最常用的交通方式就是先坐机场大巴到萧山机场,然后飞各地。

  而在宁杭高铁开通后,终点以到北京国贸为例,邵伟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他从湖州汽车站出发到萧山机场,105公里左右需要一个半小时,再加上提前一个小时候机,飞机上需两个小时,下机拿行李等出租车最少一小时,然后从首都机场出发到国贸,大约25公里,需要40分钟,这些时间全部加起来保守估计需要6小时零10分钟左右,这还是没算上中途有堵车、飞机晚点等特殊情况。

  “现在高铁能从湖州直接上车,直接到达北京南站,再打车到国贸大约13公里,高铁行程的5个小时加上打车半小时,只需要5个半小时一趟。最关键的是,再也不用担心飞机会晚点了。”

  邵伟解释说,像他这样的生意人,其实并不太关注价钱,对于他们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有时候去外地签约、谈判,能节省路上的时间,准点准时,是他们最看重的。

  “前几年有一次飞天津,因为天气原因,整整延误了10个小时,当时再换火车也来不及了,一个单子就这么没了,真是有气都没地儿撒。”

  高铁尽管在绝对速度上仍比不上飞机,但因为飞机有很多碎片时间,对于很多没耐心周转的旅客,选择高铁出行可能会是一个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飞机对萧山区旅客还有吸引力

  不过,邵伟身边的朋友倒不全和他一个想法。

  据邵伟说,他有个朋友出行就只坐飞机头等舱,对于一个经济、时间都没有限制的人来说,朋友依然觉得坐飞机是最方便舒适且彰显尊贵的交通方式了。

  除了这些具一定黏性的顾客,民航也不是没有新的增长机会。杭州东站枢纽启用后,位于萧山区的杭州南站将进行全封闭改扩建。“如果杭州南站封闭改建,可能对萧山区老百姓产生一定影响。”一位业内人士说,如果杭州南站全封闭施工,萧山区老百姓要通过铁路出行,就必须前往铁路杭州站或者杭州东站枢纽,“如果旅客对于时间比较在意,或者对于价格不太敏感,那么机场在地理位置上会有优势。”

(责任编辑:林汇东)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