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载入中...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钓鱼岛争端如何破题?

2013年03月18日 07:15   来源:南方体育   

  【访谈】 美日制造麻烦,中国怎么办?

  美日都想利用争端达到自己目的

  广州日报:钓鱼岛显然已不只是表面上中日两国之间的争端,美国因素实际上已经深深地介入其中。那么美国和日本分别希望在这种局势下达到什么目的呢?

  王湘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在中日之间打入楔子,使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不可危及美国的利益;二是继续把日本绑在美国亚太政策的战车上,扭转日本民间对于美日同盟的离心倾向。

  日本方面则是狐假虎威,企图借助美国的力量攫取更多的实质利益。日本希望保留过去侵略历史上残存的一些利益,希望在这种侵占过程中获得美国的支持和背书。

  我们看到,美国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上的政策,表面上保持中立,实质上是支持日本。希拉里任美国国务卿的时候,提出钓鱼岛属于美日安保范围内。美国的这种态度,鼓动了日本的挑衅和冒险,实质上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广州日报:但不久前安倍晋三访美,在外交利益等方面又似乎受到了冷遇?

  王湘穗:这是因为,美国毕竟也看到,钓鱼岛态势持续紧张,有导致冲突失控的风险。因此有意给安倍降降温。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考虑的主要不是日本,而是自己的利益。它只会最低限度地支持日本诉求,同时又警告日本不要走得太远去挑战中国,以实现美国利益最大化。

  中国耳提面命提醒美日不要误判

  广州日报:那么钓鱼岛争端有没有失控的危险?如何看待两会上中国各界人士就钓鱼岛争端的密集发声?

  王湘穗:最近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官方有相当密集、同时比较强硬的表态,我的理解是:这是鉴于美日两国对中国人民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估计不足的状况,认为他们可能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严重的误判,所以有必要大声提醒,让他们不要幻想中国可能被动接受他们希望的那种局面。

  这相当于对他们耳朵大声讲:维护主权,我们是认真的!如果他们听进去了,回到谈判桌前,争端就有化解的可能,但如果日美方面继续一意孤行,那么也有可能爆发新的、更严重的冲突。

  钓鱼岛争端或将长期博弈

  中国如何打破美日牵制?

  广州日报:根据过往争端和事态,中国如何找到破题的要害?

  王湘穗: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涉及到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因此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博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有周到准备。这种准备既包括对当前的、当面的突发事态妥善应对,也包括在国家战略层面有通盘的考虑。

  目前中国经济重心过度沿海化、过于依赖海外市场和海上通道,美日正是利用我们的这些战略弱点不断给中国的发展制造麻烦。一定要改变这一态势。中国作为一个海陆两栖的大国,应该有陆海均衡的地缘战略,通过与欧亚大陆国家建立更密切的经济、安全合作,从而对美日同盟进行牵制。这就是孙子兵法所说的,“先谋不败而后求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格局变化中赢得先手,而不是陷于别人刺激、我们反应的被动局面。

  钓鱼岛争端的背后,是中美、中日之间长期的博弈。中国不希望与美国发生冲突,希望发展新型大国关系;中国对日本也是希望维持友好合作。但美国还是想压制中国,在中美间要利益最大化;日本也不肯放弃殖民时代的利益。美国和日本在谋求自己的私利时,往往损害着中国的国家利益。所以,光想合作也不行,正确做法是在博弈之中求合作,通过博弈维护自己的利益,打消他们的非分之想,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合作。

(责任编辑:王飞)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