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航空母舰及其舰载航空兵所组成的航母系统,并编配其他作战和支援保障舰艇所形成的航母战斗群,是当今世界军事强国海军完成舰队防空、海上控制、抵近威慑、作战空间管理和预警指挥、压制/摧毁敌防空及纵深打击等作战使命的中坚力量。
航母战斗群把舰载机的高度机动能力和大型水面舰艇在海上的持久活动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未来信息化战争协同、联合的作战理念,大大增强了编队制空、制海和综合攻防能力,是实现海上纵深防御和远海机动作战不可或缺的装备。海洋世纪的来临,航母战斗群将在保卫海洋国土,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上交通要道等方面,彰显其无与伦比的作战威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航母战斗群中,舰载机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航母战斗群的绝大多数任务都是由舰载机来完成的。舰载战斗机是航母上装备数量最多、作战任务最广泛的主战机种,是航母编队组织海上攻防作战并夺取战区制空、制海权的核心兵力,可在编队作战指挥系统、空中预警机/警戒直升机的指挥引导下,遂行对空防御、空中护航、对面打击等多种作战任务,是未来战争中不可缺失的利器。
叱咤海天
近一个世纪以来,海军航空兵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从属地位到主导地位,并一跃而成为海军诸兵种中一支最为重要的突击力量。
1915年8月,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英国海军从航母上起飞一架“肖特”184式水上飞机,首次空投鱼雷袭击,击沉土耳其海军供应船1艘;1917年至1918年7月,英海军从“暴怒”号航母上起飞7架“骆驼”式飞机,袭击德军飞艇基地,首创舰载机对陆上目标攻击纪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母舰载机一跃成为舰队的主力和对陆攻击的主要突击兵力,并第一次成为海上舰队决战的主要突击兵力,取代战列舰主宰海上战场。
1939年二战开始时,拥有7艘航空母舰和15艘战列舰的英国海军在大西洋战争中已崭露头角。1940年4月13日,英国一艘航母的舰载机击沉一艘德国“柯尼斯堡”号轻巡洋舰,创造了航母舰载机第一次击沉大型战舰的历史。1940年11月9日,英国20余架飞机从两艘航母上起飞,突袭意大利塔兰托海军基地。在6个半小时的战斗中就击沉击伤3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2艘辅船,击毁1个水上机场和油库,而英军仅损失2架飞机。在太平洋战争中,由于日美海军势均力敌,各握有航母舰载机这个杀手锏,所以导致两国海军经久不息的太平洋激战,从而使航母舰载机一跃成为舰队主力和对陆攻击的主要突击兵力,并第一次取代战列舰主宰海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日本以6艘航母、423架舰载机、24艘大中型舰艇和3艘潜艇组成海上联合舰队,偷袭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一个半小时就击沉击伤美战列舰8艘、大型舰艇12艘、中小型舰艇20余艘,击毁飞机420余架、毙伤3615人,日仅损失29架飞机和5艘袖珍潜艇。这是海战史上航母编队对陆攻击规模最大、战果最显著的一次。
1942年5月3~8日,日本以3艘航母、125架飞机和27艘大中型战舰组成海上编队,美国以2艘航母、141架飞机、20艘大中型战舰组成海上编队,在珊瑚海进行了海战史上第一次纯航空母舰的海上决战,双方交战距离第一次超出目视距离和20千米的大炮射程,所有护航战舰均一弹未发,任凭航母舰载机进行海空一体战。结果,日损失一艘轻型航母、一艘驱逐舰、80架飞机和900人;美损失一艘航空母舰、一艘驱逐舰、一艘油轮、66架飞机和543人。
二战后,像太平洋战争那样的大规模海上决战的局面再没有出现。舰载航空兵的主要任务是沿袭二次大战的作战模式,夺取战区制空权、制海权和对陆攻击。
1950~1953年朝鲜战争中,美国以11~12艘航空母舰为核心,配以200余艘水面舰艇,第一次使用舰载喷气式飞机和直升机对朝鲜内地和港口进行攻击和封锁,有力配合了登陆作战;1964~1973年的越南战争中,先后动用20余艘航空母舰,对越南内陆腹地、港口基地、海上目标进行大规模轰击和海上封锁,仅1965~1968年12月,航母舰载机就出动20万次,在空袭和轰炸的总架次中,航母舰载机占50%以上。
1982年4月2日~6月14日,英以2艘航母、40余艘作战舰艇、140架飞机(含60架“鹞”式机)、2.7万人,航渡19天奔赴距英国13000千米之遥的马岛海域参战;阿根廷1艘航空母舰,17艘舰艇,200架飞机、1万余人在距本土500千米的战区内作战,主要以空军和陆军为主,阿海军慑于英军实力雄厚,未敢出战。英航母虽属反潜型,但仍夺取了战区的制空制海权,并封锁了海域,有效地支援了登陆作战,最终大获全胜。
1986年3月23~26日,美国以3艘航空母舰、30余艘舰艇、250多架飞机、27000余人的兵力向利比亚海岸发起突袭,24小时内就摧毁2个地对空导弹阵地,击沉击伤2艘导弹艇,自己无一伤亡。4月15日凌晨,又以2艘航空母舰、近200架舰载机、20余艘舰艇和空军的50多架飞机一起,在11分半钟内摧毁利境内5个重要军政目标,炸毁其飞机14架、机场2个、雷达站7个,炸死130余人,美军仅损失一架战机。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海湾地区的红海和波斯湾集中了200多艘舰只,其中有8艘排水量6万吨以上的超级航母,每艘航母载机70~90架,舰载机总数约650架。除了少数是攻击海上和沿岸目标之外,绝大部分是与空军一道空袭伊拉克内陆的战略和战术目标。
1999年3月爆发的科索沃战争中,海军航空兵仍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北约多国部队共出动了40余艘舰艇,其中有3艘航母,舰载机150余架。在空袭中,海军兵力承担了威慑、对陆攻击、预警、电子干扰等任务,再次体现出“海空一体战”的作战模式。
“9·11”事件发生之后不到一个月,2001年10月7日,美国发起了旨在打垮阿富汗塔利班宗教政权的“持久自由”作战行动。其中共有6个航母战斗群参战,航母舰载机在此次战争中的战斗出航架次数占美军全部出航架次数的72%。它显示了美国海军利用4个航母战斗群同时作业、在超过400海里距离的内陆纵深上空维持足够作战飞机覆盖的能力。参战的航母舰载机联队在持续5个月的攻击行动中的表现,证明了它的作战能力自1991年海湾战争后有了长足的进步。精确制导弹药的大量使用,使阿富汗战争成为美国海军航空兵的作战史上,是相较以往最为精确的一次空中打击行动。
多次局部战争实践证明,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空中作战力量固有的速度快、火力强、作用距离远、多功能等优点得到极大加强;由舰载机为主构成的航母战斗群所具有的威慑力量以及在完成国际政治任务中的独特作用,是其他兵力无法取代的。
技术更新
随着现代航空科学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西方军事大国不断地对舰载机进行技术更新,以提高飞机综合作战能力,满足未来战争需要。
1.采用有源相控阵雷达
F/A-18E/F、“阵风”、F-35C今后都将采用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具有更好的探测性能和超视距多目标攻击能力,雷达抗干扰性能也更好。F/A-18E/F飞机即将装备的AN/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不仅为飞机带来空战优势,还能在更远的距离上识别出地面目标,并将信息直接用于机载武器系统。该雷达具有自动目标捕获和识别能力,其探测和跟踪距离是早期装备的AN/APG-73雷达的3倍,可靠性提高5倍。该雷达还具有干扰敌方传感器的能力,还可在可进行远距离高分辨率地形测绘,使飞机能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工作方式来更新目标的地理空间坐标,从而提高GPS制导炸弹精度。
2.提高飞机隐身性能
隐身是提升飞机作战性能的重要手段,F/A-18E/F、“阵风”在设计中采用了大量的局部隐身措施。F/A-18E/F采用了隐身外形设计,圆形进气道改为方形进气道,涂漆含有吸收雷达辐射的材料等,在不带武器外挂情况下,飞机正前向雷达截面积RCS小于3平方米,比F/A-18C/D有较大提高,极大地提高了飞机的战场生存能力。
F-35C大量采用了雷达和红外隐身技术。通过对飞机总体外形进行优化设计,采用雷达吸波涂料/结构并对自身的电磁辐射采取分级控制等技术手段,在武器内埋情况下,其前向雷达截面积小于0.3平方米,比上一代战斗机降低了两个数量级。
F-35C的登场,意味着美国海军航空兵进入“隐身时代”。分析称,凭借突出的机动能力和隐身能力,该机足以令使未来的海上及空中战斗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美军舰载机将会轻易突破敌方的地面防空系统,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精确打击地面或海上目标。即便对方派出飞机拦截,F-35C也能凭借隐身能力快速接敌,抢在对方察觉前发射超视距导弹将其消灭。
3.采用联合头盔提示系统
F/A-18E/F飞机将配备头盔提示系统(HMCS)和AIM-9X红外空空导弹,两者的协同工作将使飞机具有更高的近距空战效能(HMCS中的传感器会自动地指向飞行员观察的方向)。AIM-9X带有第五代凝视焦平面阵列成像导引头,具有极高的跟踪角速度,使导弹能够在很大离轴角下发射。
4.采用新型前视红外吊舱
雷神公司还为F/A-18E/F飞机研制了先进战术前视红外吊舱(ATFLIR),该吊舱将被用来取代原有的导航和目标指示红外传感器,使得该机在恶劣气象和电磁干扰条件下的探测和攻击能力有较大提高。2001年5月,波音已经向雷神公司外包了上述项目的小批量试生产15个吊舱及其配件的合同,合同额为6230万美元。ATFLIR是第三代光电瞄准吊舱,性能有了极大提高,能探测、识别和跟踪空对空导弹与空对地导弹和自动投放现有激光制导武器与防区外武器。F/A-18E将是第一种采用该吊舱的作战飞机。
雷神公司在2002年5月21日正式把第一套生产型ATFLIR吊舱交付给美国海军,并将在6至8年期间交付574套ATFLIR,总费用约为10亿美元。吊舱代号ASQ-228,被认为是现有最强大而经济实惠的瞄准系统,比以往的系统效能提高两三倍,能够更有效地使用诸如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等武器。该吊舱能使得飞行员分辨出坦克和卡车。
5.实现信息化作战
主要是通过实现和增强武器系统的“网络中心战”能力,进一步提高舰载战斗机的打击能力,如美国海军正在研制的时间敏感目标打击、信息分发和决策支持系统等。(作者系中航工业沈阳所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