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建高速通车两周年:浙皖山间“幸福路” 绘就振兴新图景

2025-09-17 11:10 来源:杭州新闻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欣)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社会广角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临建高速通车两周年:浙皖山间“幸福路” 绘就振兴新图景

2025年09月17日 11:10   来源:杭州新闻   

“以前从安徽宣城去浙江千岛湖,翻山绕路得耗大半天,现在走S29临建高速,1个多小时就到,还能看层峦叠嶂的山景!”常跑临建线的货车司机李师傅握着方向盘,语气里满是对这条高速的认可。这份便捷,始于2023年9月15日——当天,纵贯浙西山区的S29临建高速正式通车。

它的通车终结了沿线山区民众“绕行爬坡”的难题,也像纽带般串联浙皖,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注入动能。

转眼到2025年9月15日,浙江省交通集团高速公路杭州北管理中心下辖临建高速迎来通车两周年。如今走这条路,司乘能发现不少贴心变化:隧道灯光随车流“智能调节”,车来灯亮、车走灯暗;弯道新增的高反光警示标志,雨天也清晰可见;服务区里,热水、应急药品随时可用。两年来,数百万辆车安全通行,它从“交通通道”变身沿线群众口中“助力货运、方便探亲”的黄金通道。

临建高速全长85.5公里,从千秋关隧道蜿蜒至安仁枢纽,桥隧占比超65%。作为负责这条高速运营管理的核心力量,两年来,临建隧道综合所以“省内领先、国内一流”为目标,聚焦“安全、管理、防控、智慧”四个维度,交出了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早发现早处置,在保畅中筑牢“平安防线”

数据显示,2025年,临建高速日均车流量突破1.2万辆,同比增长7%。为适应陡增的保畅压力,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实训、演练、比武,全方位提升专业素养及作业能力,小型事故处置时间缩减至50%以内。在优化智能算法基础上,技术迭代隧道事件检测,叠加人工复核双重保障机制,切实提升主线特情发现率。联合所辖高速交警、执法大队,针对事故多发路段建立“一点一策”整治方案,夜间高发区加装警示灯,重点隐患实现100%整改。截至目前,事故率同比持续下降,实现“车多不堵、路畅人安”。

精管理强改革,在减员中跑出“效率加速度”

作为省内管理隧道里程最长的高速基层站所,率先试点“一路一所”模式,整合监控保畅、机电运维、应急施救等业务,打破部门壁垒,大幅提升工作效能。吸纳转岗人员、社招协管员、校招实习生,优化团队结构,人员精简43.7%,较集团核定人数减少超三分之一,有效降低人力成本,高效盘活人才资源。两年来,培养技术能手14名、输出管理人才6名,“一路一所”管理模式实现可复制推广。

强防控治隐患,在联勤中织密“安全防护网”

针对沿线村庄多的特点,聚焦安全各要素,构建全链条防控机制。建立“巡查—发现—整改”闭环管理机制,两年来累计巡查超万次,确保隐患及时处置。与高速交警、执法大队合署办公,打破信息壁垒,大幅降低特情处置响应时间。深入28个村庄开展安全宣教,普及高速安全知识,引导村民养成安全出行习惯。大流量时段在3个特殊隧道口增设固定值守点,实行“一节一策”动态保障。两年来,累计隐患整治300余个,重大及死亡事故保持“双零”。

集智慧求突破,在科技中打造“运维新标杆”

深耕数字化运维,在隧道全域部署智能检测设备,打造“一套标准、两支队伍、三个转变”模式。推行“会看病”的巡检系统,配电房巡检效率提升超95%,两年节省成本51万元。在大岩山隧道应用智慧照明技术,全线推行后每年节能130万元。在收费站、枢纽、隧道口建成4.71兆瓦光伏储能项目,累计发电300万度,满足站所30%用电。青年创新工作室两年间斩获4项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5项创新成果以及集团“金点子”等荣誉,成为行业智慧运维标杆。通讯员 王小乙 贺李毅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