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请来了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雷海潮先生,北京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黄春先生,北京市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地坛医院院长李昂先生,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韩琤琤女士,就北京市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来回答媒体提问。 2020-05-11 15:00:37 米锋: 首先,通报一下疫情情况。 5月10日0时—24时,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7例,其中10例为本土病例,分别为湖北5例,吉林3例,辽宁1例,黑龙江1例;7例为境外输入内蒙古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4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78人,重症病例减少4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99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169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591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5月10日24时,据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41例,其中重症病例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144例,累计死亡病例4633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2918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37127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501人。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2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6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0例,其中来自境外输入4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780例,其中境外输入44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532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047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5例,台湾地区440例。 2020-05-11 15:01:22 米锋: 5月10日,全国连续26天无新增死亡病例,现有重症病例首次降至10例以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0例以下。最近14天,7个省份报告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本土聚集性疫情相关病例继续增加。要查明感染源和传播路径,做好追踪管理、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切断传播链。 以上是疫情情况。 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2020-05-11 15:02:20 深圳特区报“读特”客户端驻北京记者: 我的问题是,北京作为首都,疫情防控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全国的疫情防控大局。请问北京在疫情防控中有什么工作特点?谢谢。 2020-05-11 15:10:16 雷海潮: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大家都知道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中心,同时还是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在疫情方面,我们从防控的角度来说,面临的压力也是非常广泛的,既有境内的压力,也有来自境外的压力,因为北京与全国各地联系都非常紧密,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联系也非常紧密频繁,所以就北京的防控来说,须臾不能松懈、不能大意麻痹,必须要掌控好各方面的力量,必须要面对各方面可能的风险,把疫情防控工作能够抓细抓实。从1月19日到现在,我们大概可以把北京疫情的发展过程分成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月19日—31日,这是北京病例输入的一个过程,主要是来自湖北和武汉方向输入的病例。 第二个阶段,这个时间段从2月1日—28日,输入病例和北京的本地传播并存。 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境外的输入。因为在2月29日,北京出现了第一例境外输入病例,所以疫情防控方面的矛盾从主要的来制止和预防北京本地病例和其他省市的输入病例转向到防控境外的输入病例。这段时间,持续到3月30日。 第四个阶段,从3月31日以后到现在,这期间出现了境外输入病例逐步减少的情况,防控工作进入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这样一个阶段。北京在疫情防控方面总的来说我想和大家共享几方面的信息: 一,从北京的病例来看,主要是输入性的病例为主。到现在,北京发现和报告了593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输入性病例占到了377例,占了总病例数的64%,其中国内输入到北京的输入性病例有199例,境外输入到北京的病例达到了174例,这和首都在全国和全球的影响是密切关联的。回顾这几个月的疫情防控,北京是在全国相对比较早报告发现了境内输入北京的病例,同时也是比较早发现境外输入病例的城市,所以这都是北京疫情防控方面的一些特点。这一方面说明北京与全国其他城市,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联系比较紧密,同时也表明,北京医疗卫生系统、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发现疫情的敏感性方面是比较高的,能够在第一时间捕捉到疫情的蛛丝马迹,并且进行诊断、进行报告。 我们在疫情防控初期有104所发热门诊,分布在二三级医院,应该说他们起到了非常好的“探头”和“预警机”的作用,所以前期的病例到后期的病例,很多都是通过发热门诊来发现的,这样就能够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所以也为我们的疫情防控,特别是为后期提高治愈率、控制病亡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在1月中旬就组建了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的专家组,在2月中旬又专门针对危重症病例成立了重症救治的专家组,今天到会场的李昂同志也是北京医疗救治专家组的成员,同时也参与了重症病例的救治工作,到现在很多的重症病例都是在地坛医院经过李昂院长和他们的团队值守,取得了良好的救治效果。同时,像北京的佑安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也都为救治重症病例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回顾疫情防控的过程,北京在北京早的时候,我们都能够迅速发现、迅速诊断,为什么能够这样,因为我们比较早期的就培训了核酸检测方面的能力,我们在1月中旬全市17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已经具备了核酸检测的能力,而且我们比较早的就鼓励三级医院要率先探索核酸检测方面的服务项目的开展,到2月初我们已经有一些三级甲等医院具备了核酸检测方面的能力,这对于早期快诊快检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北京的病例前后持续的时间是比较长的,从1月19日出现病例,到4月15日,我们算终止了连续出现病例的状况,从4月15日到现在25天的时间,整个战役拉的时间比较长,到现在仍然有16例患者集中在地坛医院进行救治,其中很多是3月份、4月份境外输入到北京的病例。 总的来看,北京的病例前期是输入型病例和北京本地的病例,后期是境外的输入病例,可以说经受了两个轮次的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的转化。 三,北京的病例当中老年人比较多,同时基础性疾病也比较多。1月下旬,正好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走亲访友、家庭聚会比较多,北京是一个老龄人口比较多的城市,北京老年人在病例当中的比例是比较高的。我们分析了一下北京593例确诊病例当中60岁以上的占了118例,60岁以上的这些病例平均的年龄是70岁,并且大部分患者都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甚至恶性肿瘤等等这些方面的基础疾病。前期,北京的新冠肺炎平均住院日大概是十几天,但是到后期,平均住院日已经达到了25天,这跟收治病例的年龄和基础疾病比较多都有很大的关系。 四,北京做好联防联控。从1月24日北京就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级响应机制,一直持续到4月29日,在一级响应状态下工作的时间也比较长。到4月30日,从一级调为二级,市里也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小组,实现了央地和军地的协同作战。在推进属地化的协调联动方面,北京也做了大量的探索,特别是发挥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各位媒体记者生活在北京,肯定会对自己小区的社区防控印象尤为深刻,之所以小区的管理能够做得这么细致,这跟我们大量的志愿者、干部、群众下沉到社区自愿参与疫情防控是分不开的,借此机会,特别感谢广大社区群众,还有基层干部倾情的奉献,正是因为他们的劳动,才使得我们社区防控的工作相当扎实。每一个生活在北京社区的老百姓才有了一个更加安全的社区环境。 另外,我们2月下旬开始针对京外的输入病例比较多的情况,成立了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这个机制有很多中央部门共同参与,包括铁路、民航、移民局、海关等等都是这个协调机制的重要成员,所以大家都为首都防控贡献了一份积极的力量。 北京在做好首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心系武汉、心系湖北,我们把支援武汉也作为自己的己任,按照国家的派遣,北京也有数支医疗队对武汉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可以说,北京一流的专家、一流的护理工作者、一流的社区工作者都到武汉贡献了自己的才智,也倾洒了自己的心血,与武汉人民一道打好了武汉保卫战,当然这方面我们还有几名专家到现在仍然在参与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工作,这也都是首都的职责所在。谢谢大家。 2020-05-11 15:3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