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原油期货将于3月26日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原油期货的推出是我国经济领域一件大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国版原油期货的推出,将以人民币计价,面向国际投资者。全球能源和金融市场翘首以待。中国版原油期货有哪些特点?将对全球石油贸易格局和定价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它将为我国石油产业的提升发挥哪些作用?经济日报社中经智库举办的“中经论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对中国版原油期货进行深入解读。

  主持人: 原油期货是大宗商品期货中的龙头品种,巨无霸品种。为什么我国要推原油期货?

  王震:国际市场上的原油定价机制,或者说基准油有两个比较重要,一个是美国纽约商业交易所的WTI,第二个是英国伦敦洲际交易所的布伦特。这两个原油期货应该说决定了全球主要贸易商的结算价基准。

  原油期货合约的发展,也经历了30多年、40年的历史。从1982年美国推出WTR这个期货合约到现在,应该说国际的石油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在八十年代推出原油期货合约,但包括1988年推出的布伦特期货合约,是基于当时的国际石油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国际市场上需要一个更加能够反映这种市场供需力量的定价的基准。同时我们也看到,石油价格的变化波动比较大,那么参与这个产业链的,包括石油公司,包括炼油商,包括贸易公司本身,他需要这样的一种避险的工具。那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也知道今天应该说国际整个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源格局当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那么第一个来讲,就是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的原油消费国,当然同时也是第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当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欧洲、北美,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高度成熟化的市场经济体,他的经济结构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实际上是在下降。或者换句话说,他的整个经济产业里面服务业占比非常高,像美国都是70%以上。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实际上我们说北美他总体上已经过了油的消费高峰,那么欧洲当然早都过了油的消费高峰。但是整个亚洲经济,特别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还处在一个工业化的阶段,那么石油的消费总体上不仅是增长速度、或者增长量,或者年度的对全球油的贡献来讲都是最大的。而且目前来讲,应该说总的规模也是比较大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WTR和布伦特,原来就是由于美国和欧洲对全球市场的影响,以及全球的石油生产上,向这两个大的地区提供原油产品。所以两个原油期货合约总体上反映更多的国际市场的变化。

  但是在过去的几年,特别是2008年以来,这个形势发生了很多的变化。WTR更多反映的是北美市场的供需变化,而布伦特更多反映的是欧洲市场的供需变化。那么亚洲市场是最大的增量,而且现在绝对量来讲,我们可以看到占比也是越来越重要。目前来讲亚洲市场的进口的原油或者贸易原油的结算基准价,更多的是参照的普世的迪拜和阿曼的这样一个现货报价指数。那么这个现货报价指数,总体来讲不能总体的反映亚洲市场供需本身的变化。所以说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样大的格局背景下,需要一个更好的反映亚洲市场供需变化的这样一个期货的合约价格。

  那么我们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讲,当然亚洲的各个地方都是在竞争这样一个合约,包括实际上在东京工业品交易所,原来就推出了原油期货合约,但是因为我们也知道日本他是一个原油或者是我们叫做石油消费来讲,他是一个产业贸易链上的终点。同时他用日元作为计价的货币,所以他的影响力基本上局限于日本本身,对整个亚洲市场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新加坡也推出了这个原油期货合约,但后来也不成功,我们也知道新加坡是个非常重要的贸易枢纽,同时也是一个金融中心。但是毕竟他不是原油产地,原油他也不是一个主要的消费地,所以说在新加坡市场推出了以后流动性不好,随后也失败了。但迪拜来讲也推出了原油期货合约,总体来讲这个影响也不是很大。因为迪拜推出原油期货合约,我们知道中东的主要出口大国,像沙特这些国家他不允许原油的现货交易,当然更谈不上期货交易了。所以迪拜阿曼推出的原油期货来讲,尽管好像是在原油的生产地,但是他并不能反映主要中东的,包括沙特、伊朗,这样一些大的原油出口地的情况。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中国在全球的经济,以及在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力。那么中国上海是一个比较有竞争力的地方。所以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就是说过去这些年里面,原油的贸易的格局是在发生重大的变化。

  那么第二个,中国本身来讲我们可以看到已经在改变,或者是我们正在改变,或者已经在改变国际上的石油贸易的格局。目前来讲,我们说中国在2017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去年我们的进口量4.2亿吨,超过美国的不到4亿吨的水平,而且趋势来讲我们中国在往上走,美国是往下走。因为美国大家可以看到,自从2015年解除了原油的出口禁令以后,他已经正在变成一个原油的出口国。因为美国页岩革命以后,美国的原油产量增长速度非常快,他消费并没有增长,甚至在下降。那么产量增长必然要出口,那么出口市场在哪儿呢?我们可以看到出口市场潜力最大的同样是在亚洲地区。那么中国从过去连续两年,2016年、2017年,俄罗斯是中国的第一大的原油进口的来源地。这也改变了我们长期以来单一国家来讲,沙特是我们最大的原油的进口来源地。那我们可以看到,原来我们是更多的原油来源地是在中东,第二是非洲。那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从单一国家变化来讲,基本上我们原油进口来源除了传统的中东,整体上还是第一大,超过40%以外。从单一国家来讲俄罗斯超过沙特,同时来讲美国又成为一个中国的重要的原油来源地。据估计2018年,可能我们从美国的原油量要超过1000万吨这样的水平。也就是说,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上原油贸易的重要的目的地,而且这个原油的进口来源地,我们可以看看涵盖了全球的主要的产区。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应该说从原油的消费,从原油的贸易来讲,应该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好的,我们经常讲的发挥影响力,发挥话语权。当然我们现在上海也具备很多的条件,我们国内也具备很多的环境,包括我们可以看到上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定位成金融中心,特别是上海自贸区自2013年开始以后,我们说具备了国际化的条件。这是我讲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来讲,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原油期货,随着我们石油企业、随着我们整个产业链里面参与国际化程度高了以后,我们需要在整个的产业链或者价值链上,应该获得更有话语权,或者是获得它的该有的价值。同时来讲,应该有更好的避险的工具。当然实际上我们现在的贸易公司,不管是国有的,特别是像中石油、中石化,这两家大的贸易公司其实在石油贸易里面是有比较大的影响力。但是,这个影响力来讲,总体上我们还是跟着别人的后面。那我们怎么样能够基于我们目前的我们自己在全球的能源格局,特别是原油的格局里面,应该发挥的影响力来讲,不管是我们主动进行避险来讲,还是说更好的发挥我们在全球的贸易能力,提升我们在整个产业链获得更高的价值来讲,我们现在整个还是不够的。所以说我们如果能够很好的推出立足于我们国内上海的原油期货合约,实际上我们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从而能够在国际竞争中有更大的话语权和更大的价值。

  主持人:谢谢。但是我们知道中国推原油期货是十年磨一剑。在十年前我们就有所筹划了,那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时间点推出呢?胡老师,帮我们解释一下。

  胡俞越:十年磨一剑,原油期货千呼万唤终于快出来了。那么,刚才王院长提到2013年上海自贸区挂牌,其实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同时挂牌。当然2013年,其实这个事情就正式的提上了议事日程。现在是2018年了,已经过去5年了。

  那么今年推出原油期货,我认为是天时地利人和,和2013年的形势还真的不太一样了。所谓天时,就是全球的原油市场格局在发生深刻变化。从以前的外方市场其实转向买方市场了,其中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美国,美国从原来的第一大原油进口国这个位置让给了中国。同时美国在2017年,就是去年很可能是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油国,这是两个非常大的变化,第一大原油进口国成了第一大原油产油国,而且刚才王院长提到了2015年解除了石油出口禁令。所以美国原油的消费量,毫无疑问他是全球最大的原油的消费国,但是他的消费量不是增加,而是减量,就是递减的。所以一旦解除了他的石油出口的禁令的话,美国就有可能,当然他现在进口量还是很大的,他有进有出。今后美国就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全球最大的大进大出的国家,既大量出口,也大量进口的一个国家。

  所以整个国际原油的格局在发生特别大的变化,而中国恰好是一个最大的买家。而在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的时候,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时候,其实买方的讨价还价的能力增强了,这是所谓的天时。

  那么地利呢,刚才王院长也提到了全球的原油的定价格局,从早期的洛克菲勒时代,到石油七姐妹时代,后来又到OPEC时代,后来就发展到了由期货交易,期货市场作为定价基准的时代。那么现在全球就两个定价中心,一个在纽约,一个在伦敦。无论是纽约还是伦敦,推出的原油的标的,当然王院长讲得很清楚,纽约的原油期货主要是为北美地区定价的,伦敦的洲际交易所是为欧洲市场定价的,但是他们的标的很有意思,都是叫轻质低硫原油。上海期货交易所选的不是,在标的的选择上也很艰辛,选择什么标的呢?叫中质含硫原油。中质含硫原油,第一占的全球原油产量的份额相当大,将近一半,大概是44%左右,这是第一。第二,中国进口的原油基本上就是这个,就是亚洲地区产的油,我们国内产的油和亚洲地区我们进口的油基本上就是中质含硫原油。所以现在全球范围内缺一个为这个中质含硫原油定价的一个定价基准。我们现在当然既可以参考纽约的,也可以参考伦敦的,也可以参考新加坡普世的等等,我们都可以参考。但是缺这么一个基准,所以中国这时候推出这个原油期货是地利,我们需要填补这个空白。

  从地利的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因为现在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那么我们也正在从一个数量增长型转为质量提高型,从数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过程中,其实我们掌控了大宗商品,尤其是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或者话语权,这是在全球价值链当中,价值链提升的一个很重要的风向标。这是地利。

  那么人和的角度来说呢,当然我们对两桶油也好,两桶半也好,有垄断,我们经济学界和社会有很多的争议。去年国务院发了一个文件,就是《全面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时候上下就加快石油天然气的产业的体制改革,深化改革、全面改革,在上下游也基本形成了共识。同时在这个时间点上推出原油期货,我认为也有助于去倒逼我们的石油天然气这个产业的体制改革。所以天时地利人和加在一起,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推原油期货,我老说千载难逢,机不可失,错过这个机会,失不再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窗口,我的基本看法就是这样的。

  王震:我再补充一句,他讲的三点非常好。其实地利好,人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胡老师提到了,我再稍微展开一句。就是我们在2015年的年底,对原油的进口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放开了,开放以后实际上这个对于我们发展原油期货,如果再早一点,总体上尽管我们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化平台,但毕竟是在中国,你如果没有更多的中国的企业参与,那么这个国际市场的参与也会有限的。那我们原油进口权和原油进口使用权放开以后,我们现在参与的主体越来越多,我们现在很多的地炼,现在进口权加使用权加起来应该有30个企业获得国际原油,甚至有很多是直接在国际市场上进口油。2018年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给合同的量大幅度的增加,由2017年的8000多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1.2亿吨,甚至可能到1.4亿吨。这就是讲的非常好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一个方面。因为更多的原油企业参与进口,他本身意味着将来你交割也好,他就更有条件。因为我们讲的进口他直接可以,进进口权直接可以,交割完以后可以进来。有进口使用权的企业可以直接代理,也可以进来,这对增加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期货能不能成功就看流动性,没有流动性肯定就是死水一潭了,所以这个非常重要。

  特别是我们整个上海这个点也是非常很好的。因为我们现在新的炼油点增加的增量,基本上都是沿海为主,山东,我们也知道地炼的能力加起来有1.7亿吨,整个新增的部分像浙江石油,两期基本上到一期今年投产,二期大概到2021年所有产投,两期加起来是4000万吨的原油加工能力,这在全球都是比较先进的。再加上新计划的,包括大连的,包括曹妃甸的,包括我们说的连云港的,等等沿海地区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中国成品油的出口量也增加,意味着什么呢?实际上你对东南亚市场,因为现在主要是东南亚市场,包括当然澳洲,将来可能成品油出口会更多的。2017年出口量4000万吨,对应着至少6000万吨的原油。这意味着你的产品,你不仅是个进口供本地,同时加工以后还辐射到亚洲地区,更大的地区。那么对于你推出这个原油期货合约,当然别人会更加关注的。因为会影响到他的收益和他的风险的问题。我就补充两句。

  主持人:非常好。我们知道这次我们的中国版原油期货一个亮点是以人民币计价,请王教授分析。

  王金照:谢谢,我想是这样的,非常赞同王院长和胡所长的评论。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推出,确实是天和地利人和。建立反映亚洲供需关系的石油基准,可以给我们企业带来更多的参与上游的机会,便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同时和改革开放相互促进,这是中国的。在现在的时点里推出来,人民币国际化也有一定的意义。

  第一点,我觉得推动石油的人民币结算、计价、交易是发展方向,也就是推进石油人民币的发展是未来的方向,这是第一。

  第二点,上海石油期货交易所的建立,有利于推动石油人民币的发展还有人民币的国际化。

  第三点,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

  这是从第一点来讲,我为什么讲推动石油的交易、结算,和计价的人民币使用是方向发展呢?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对石油出口国来讲,实际上他有几个好处,第一他规避了汇率风险,然后节省了汇率费用。很多的这些石油出口国和中国是非常活跃的贸易伙伴。比如说我们从他那儿进口了大量的石油,但是他们从我们这儿进口大量的工业品。比如说沙特,尽管我们进口了大量的石油,但是中沙之间的贸易是基本平衡的。那么如果用人民币来直接交易结算,实际上会降低他的汇兑成本的,也规避了很多汇兑风险,这是第一点。

  并且很有意思的,如果我们比较沙特包括俄罗斯这些石油出口国来讲,他们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更多。因为他们更需要中国的制品成,而他能够从美国进口的东西是在70年代的时候是很多的,从发达国家,但是随着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包括往金融和高科技方面去走,这些国家实际上进口的货物下降的很快。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通过和中国的贸易结算会降低他的汇兑损失和汇率风险,这是第一。

  第二个,从这些国家获得的石油收入的保值增值的角度来讲,也有适度多元化的需求。因为单一的美元,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的结算、计价,以及在储备中他如果是一家独大的话,这些国家实际上要深受其苦。当美元走强的时候,国际油价往往比较低,在比较低的时候,这些国家会遇到一些财政收支的问题。那么当美元的汇率走弱的时候,这些油价虽然会涨,但是这些国家的储备会大幅的缩水。所以实际上他们这些国家,从保持国家的经济稳定的发展角度来讲,也有适度的推进交易储备,货币多元化的内在需求。

  第三个,大家知道美元一家独大,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霸权地位,他往往利用这个霸权地位获取一些超额利,比如说经常采用一些金融制裁,他通过多种方式,通过货币金融系统包括结算系统,对一些国家进行金融制裁,其实其他国家也是深受其苦。这也是其他国家愿意和中国开展石油人民币的结算交易的重要的原因,那么从我们的角度来讲也是有内在需求的,同样对于我们来讲如果能用人民币进行石油进口,那又规避了很多的风险,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说因为用人民币,我们正在推进人民币计价,人民币国际化,如果能够用人民币实行结算、计价和交易,那实际上就相当于增加了我们人民币中的一些石油的含量。这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增加了人民币日进吨货的实力。第三个,我认为适度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来说也是很必要的。特别是通过人民币购买重要的石油资源这方面来讲,实际上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是非常有帮助的。我想这是从中国和国外来讲,都是有内在需求的,这是第一。

  第二,推进原油期货交易所的发展,一个环节是结算。结算我们现在和俄罗斯、伊朗,包括委内瑞拉,还有一些其他的国家已经推进了石油结算。但是在石油结算的过程中,我们尽管是用人民币结算,但是参加的价格仍然是以美元计价的布伦特原油,或者是WTI原油做基准的。实际上人民币只扮演了结算的功能,还没有扮演定价的功能。我们在推进一些国际能源合作的时候,我们也碰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比如说在推动中俄原油贸易的时候,我们想找一个,大家也意识到不想采用布伦特和WTI的价格公式,但是我们中国没有价格基准,最后选择了一个俄罗斯的港口价格,而这个港口的价格交易非常不活跃,但是没有办法,选择了这个价格。所以从未来的角度来讲,能用这样一个价格基准,实际上也就实现了石油交易中间的人民币计价的问题。对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提升人民币含量的角度来讲,有更深刻的意义。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我觉得不要简单的把石油人民币的发展和石油美元对应起来。为什么有这样的考虑呢?想有两个大的方面。第一,首先我们现在还不具备这个条件。我认为美元的霸权,以及作为美元霸权的重要支柱,石油美元还是树大根深,短期是难以动摇的。这里面有很多的因素,我想我就不展开讲了,但是有几个很核心的东西,我们短时间还做不到。一个就是说,首先美国现在还是一个通用货币,美元的网罗性还是很强的。其他国家,包括一些跨国公司还是更倾向于美元来进行商务上的安排,因为整个有网罗性的,这是第一个。第二个,这些石油出口国和中国在贸易的时候,他愿意用人民币结算的。但是和其他国家在进行贸易的时候,可能更希望用美元结算,这是第二个。第三个,从国际政治方面来讲,这些石油输出国,尤其是沙特,和美国还是有比较强的政治上的联系,通过石油用美元计价结算短期内还是难以改变的,对这些国家来讲。可能他和中国的贸易上会采取石油的人民币结算,但是让他整体来做人民币结算,我觉得短期内不现实,他可能会多元化,但是我想还是以美元为主的。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从国内本身的角度来讲,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的深度,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和稳健程度,还没法和美国相比。同时,我们还现在存在着一定的资本管制,当然每个国家都存在资本管制,但是我们的资本管制要比美国大很多。所以综合这些方面,首先我觉得短期来讲,我们石油人民币还是难以取代石油美元,人民币也难以取代美元的国际地位,这是第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第二个,从长远来看石油人民币也不是要去简单的取代美元或者是石油美元的地位,成为一个一家独大的格局,这也不见得是好事。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我觉得是适度多元化的体系更合理一些,一家独大会给货币发行国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对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讲还会带来很大负面的影响,我觉得适度多元化可能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所以在国际货币适度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在石油人民币的建立也是做一个适度多元化的考虑。所以我一直不建议媒体简单把石油人民币和石油美元对应起来,更不赞成直接用石油人民币替代石油美元这个说法。

  胡俞越:我更愿意提推进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这次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的原油期货有四个特点,就是四句话,叫“国际平台,人民币计价,净价交易,报税交割”。其中一个核心就是人民币计价。净交易,因为国外的期货交易的商品都是不含税的,中国现在推出的国内上40多个期货品种是含税价,所以是净价交易,干净的净,净交交易,报税交易,这也是国际化四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但是中国期货怎么国际化?我更主张的是什么叫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两个方面,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是让中国价格走上去,让中国价格具有国际影响力,让国际市场接受你中国期货的定价,其实期货市场的核心功能是定价,定价功能发挥了,它的避险功能、资产配置功能才能发挥。如果定价不准,其他功能也就发挥不了。请进来是什么东西呢?把竞争机制请进来,把国际投资者请进来。走出去我们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中国投资者也要走出去,但更重要的是要中国价格走出去,就是中国的价格让国际市场能够接受,如果原油期货能起到这样的作用,那就是功莫大焉。不仅对中国有利,对全世界也有利。

  主持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中国的实体经济已高度的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版原油期货的推出,也使我国深度的介入全球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油价格德兴城过程之中。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特色资本市场,今天我们的讨论很热烈,大家意犹未尽,我们还会继续举办中经论坛,欢迎大家再来做客,谢谢。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