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世芳:问道发展趋势,把脉中国经济。各位朋友,这里是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中经智库举办的“中经论坛”。大家下午好。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农村电商——乡村振兴新引擎。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电商的发展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现在农村电商不仅是农产品外销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打通了工业品下乡的最后的一公里,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由于农村电商的发展带来的农村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应该说推动着农村经济整体的发展。那么,今天我们就围绕着农村电商的现状、农村电商的发展的态势,以及农村电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它将发挥哪些重要的作用,我们来围绕这个话题进行展开。 那么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 中国农科院信息所监测预警团队首席科学家许世卫研究员; 阿里巴巴副总裁、乡村事业部总经理王建勋先生;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叶秀敏研究员; 江西瑞金市九堡镇慈坑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钟华先生。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那么农村电商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当中将会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下面请许教授谈谈,在这方面的相关的内容。 许世卫:好的,特别高兴。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被互联网包围,被互联网影响,被互联网塑造的这样一个时代。互联网对于人们生活生产,社会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农业也是跟其他行业一样,也在这个影响之中。这些年电子商务异军突起,成为塑造支撑农业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改变着农村,使得我们新农村的建设,使得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了很多有力量的因素。 实际上我们看到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非常之快,实际上背后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政策的指导,和国家政策的带动。从2015年到2016年这样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党中央国务院就农村电子商务、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布了多个政策性文件。我数了一下,大概有将近30个文件,那么这些文件就是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所需要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技术条件应该怎么样来做,农村电子商务应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包括一些政策支持所做的明确的规定。特别是有两个重要的文件,一个就是《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还有一个是《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两个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都是从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所需要的一些条件做了一些政策性的支持。比如他提出来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电商平台的建设,要完善配送这样一些基本条件设施的条件。特别是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其中第14条就明确提出了九个方面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一些要求,比如说要促进我们产业的体系跟经营体系,跟电商的融合发展要加强电子商务标准化的建设,电子商务现在很多的制约因素就是没有标准,但是政策有明确的要求希望在标准体系方面要做好。还有有关在农村要建立直通农村,从村到镇,从镇到村的物流系统,加强这块薄弱的环节。那么应该说到现在为止,等等还有很多的一些内容,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农村电商的这些政策已经是基本配套了。 孙世芳:你说的标准问题,现在你感觉最需要的标准是什么呢? 许世卫:比如说我们这里有很多,这就是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差别,工业品无论是在海南还是在黑龙江,还是在沿海,还是在西藏,所有的工业品的标准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农产品,我们所有的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识,对农产品的标准,大小、颜色、味道、风味,在这些我们目前还缺乏相应的标准。那么这些标准最重要的可能还是在规格上,在农产品本身共有的规格上,同时我们作为商品在分类的标准上,这些都是当前所需要做的。 孙世芳:或者说过去没有标准,是因为销售是分散的体系。现在纳入到了一个整体的供应链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标准的建立,而这个标准现在可能是影响农村电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不是这个意思? 许世卫:是的,电子商务最终就是连接农村和城市,要把农产品一头是连着城市居民,一头是连着城市居民。这两头对农产品的认识,这项工作完整的标准体系的建立可能要很长的时间。 孙世芳:叶主任,您是长期研究农村电商的,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你认为现在农村电商发展到今天,我们面临着哪些问题呢? 叶秀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到现在主要问题,我觉得有以下几点。第一,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个不平衡的问题。这个不平衡实际上体现在三点,一个区域不平衡,另外就是产品不平衡,第三就是发展阶段的不平衡。 第二个大问题,就是刚才王总讲到的人才,缺人才。第三点就是观念和认识的问题,从地方的官员,网店主到就业人员,他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作用,以及实际操作的很多理念都存在差异。所以导致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的时候就很难突破一些瓶颈。 第三个问题,就是有些地区配套服务还没有跟上,包括电子商务园区建设,还有物流、金融服务都没有跟上而导致的。 第四个问题,主要就是农产品,农产品上行,像刚才主任讲的,标准化问题没有解决,品牌化没有解决,就很难在电子商务上实现突破性发展,主要的问题是这几个。 孙世芳:好,我们今天也特别荣幸的请到了阿里巴巴的副总裁,农村事业部的总经理王建勋先生,他在这方面我觉得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么王总可以结合着农村电商,农村淘宝的发展,你谈谈我们国家的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和态势。 王建勋:谢谢孙院长,刚才前面所说的,其实许教授和叶主任都谈到了。其实国家政策我觉得现在是对整个农村电商、农村振兴其实是很给力的,我们作为一个企业性质来说其实已经很给力了。 如果谈具体的困难,我觉得当前其实我们面临两个最大的困难。 第一个,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其实就是人,这个人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人的整体的人口能不能聚集到我们国家的农村。因为我们既然是做经营性的活动,首先一定要有人流回去,因为没有人流回去是形成不了经济的聚合的。所以人回去,这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刚才叶主任说的不均衡导致的问题,因为城市的经济好,所以大量的人都往城市走。但其实在广大的农村还是需要很多的人才,很多人回到那个地方,这是一个人聚集的问题。第二个人的问题是意识和技能的问题。首先谈意识的问题,其实国家在这方面也投入很多,政策也给了很多,当地的政府官员也好,所有参与这些事情的人其实有一个问题,这是我自己这些年到农村去最大的感触,就是心太急了,心态太急了。总想感觉说这件事情可以一天之间就翻天覆地有变化。但其实农村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它本来基础设施、经济的形态、人员的素质,其实很多的长期的问题。所以说我们在做很多的事情都会发现,其实教育、再教育,然后再辅导,再给予培训,再去摸索这个模式,大家都在摸索,但是很多的时候太急,急的时候就会导致好多的东西、好的苗头,在急的过程中反倒会被,说得直接一点可以变成拔苗助长。 王建勋:电子商务或者农村电商下去以后带来一个好处,就是把很多很好的在一线城市的经济理念带到下面去了。但是带到下面去问题就出来了,下面的人得接得住。比如说很简单,如果我们把专业的零售带下去,比如说陈列,怎么做营销,要有专门有人研究这个东西,他有接受这些技能,用我们说就是SOP,标准的操作手册,把要接受这个东西。这是一个意识的改变,这是第一。比如说很多好的东西,商品下去以后他要接受一个观点,这些东西是要服务的,是要为服务买单,而且我们的服务要有专业的培训,这些要有投入大量的学习和接受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刚才叶主任讲到的发展不均衡导致的整个配套设施的不均衡。刚才我们谈到一公里的问题,我觉得农村的整个电商远远不是一公里的问题,而是供应链能不能触及一公里的问题。因为物流只是简单的中间一部分,供应链包括商品、物流,和服务链条,如果这三个东西不能同时触达到最后一公里的时候,其实所有的消费者,我们享受的服务是不完全的,反倒导致他的体验不好。为什么说商流的问题,是说因为到农村的很多事情要面临一个走家串户,或者大家有一点消费的心智就是都希望看到很好的东西,这个商流如果用快递的方式下去,你会发现包装不是那么漂亮的,会出现问题。但是如果用商流货通下去的话,是把整个物流前置的仓放在第一线,这个结果就不一样了,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服务,很多买了大家电,买了一系列的服务的时候,特别是通过电子商务买了很多的商品的时候,对农村的消费者最大的问题是服务的问题,退换货。如何解决鉴定的问题、如何解决维修的地方。甚至在很多的偏远地区就应该做到以换代修。这些问题是服务的整个链条虽然下去了,因为不下去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就会变得很多的商家觉得不满意,消费者也会觉得不满意,就觉得好像因为我们在农村所以不能得到公平的待遇。所以现在这些东西是我觉得面临着区域的发展,整个基础设施,这可能是很多的组织、企业、国家,一起来投入做这个事情。这是我的想法。 孙世芳:王总刚才谈到的是非常有含义的一个话题,你在谈的时候我在想,农村电商下去的不仅仅是商品,上行的也不仅是商品,而是一个需求和供应对接的标准,是一个价值观。就是说我们在发展农村电商的过程中,应该说把我们城市的一些理念来逐步的推到了农村,同时也把我们城市市场的需求的信息给了农村。这样就加深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对接,这样就为我们的乡村振兴发挥了一个很重要的桥梁作用。今天我们很高兴请到了一个农村淘宝的村小二,请你谈谈,你从你的案例来谈一谈刚才王总说的这个,你是不是遇到了他刚才说到这些问题。 钟华:首先感谢阿里给了我做合伙人的机会。因为我是2015年9月份开业的,也是第一批比较早的这种。当时报名的话有2700多个人,通过层层选拔,一层一层下来,最后只剩下36个人,我很幸运就是其中的一个。下来之后阿里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培训,首先一下来不知道农村电商是什么东西,只是说我要在这里面去,跟着这个大公司的大脚步走、大方向走,就奔着农村淘宝去了。但是我们不知道他要怎么做,阿里给了我们很多的培训,技能培训、销售培训,包括还有陈列的一些东西,给了我们业务上的大量的知识的培训,给了我们很多培训方面的东西。 然后我们就把这个店开起来了,开起来之后,一开始的时候是一台电脑、一个桌子、一个门头摆在这里。很多周围的村民就看到你突然开了一个店在这里,搞了一个农村淘宝在这里。大家就会想你们干什么呢,什么都没有,这个能挣钱吗?怎么来挣钱?像我那个店的话,有人说这种店最多开一个月,他们都打赌,这种店什么都没有,最多搞一个做秀的这种感觉。 的确困难是很多,因为我们刚刚沉淀到农村去,因为我也是从外面打工回来到家里面。很多东西我们跟他讲,发传单给他介绍,介绍这是什么东西,比实体店便宜多少,他说假的,他一下子就很难以接受这个新的东西,农村电商这个东西他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他接受不了这个东西,也没办法接受。阿里这边也教我们怎么去做,可以想想办法,打开自己的大脑,用自己的思维,商业模式去想怎么去做这些东西。然后我们就慢慢的想,因为团队,我们是一个团队的人,一个县就是一个团队,我们就在一起探讨一些适合本地的一种。 孙世芳:你这个团队多少人? 钟华:现在有42个合伙人。 孙世芳:42个合伙人,都是在你这个县里面? 钟华:对,一个县就是一个团队。我们大家在一起研究适合本地的,因为每个地方的地域文化差异是有区别的,这肯定有,还有人的接受能力有限。县长把我们拉到一起,我们开会之后就想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我们这边就想通过你想把这个东西买回来,让村民先体验,让他们先用。你说我这个不行,骗人的,我让你先用,用一个礼拜你再给钱,如果一个礼拜坏了你再拿回去。因为淘宝是支持15天免费退换货的。我们就把这个东西卡在这里,这样慢慢的买一两次,他说可以,没什么问题,口碑慢慢就有了。农村的话口碑很重要嘛。 孙世芳:口碑就是信用。 孙世芳:你这个团队除了发订单,接订单以外,还主要做哪些事?包括服务、售后,都由你做吗? 钟华:对,这些都是我们承接的。阿里为什么要在开业之前培训,就是要培训这些东西,要把专业的知识给到我们,我们才知道怎么做,怎么整这个东西。 所以我们跟他们一开始就是代购,就是村民需要什么东西。比如说这个阿姨需要电饭煲,我们就给她买个电饭煲回来。后来开通了代缴业务,就是电费、水费,这些我们也可以给他做了。到后来就开通了蚂蚁金服这边的旺农贷,也沉淀到我们这边了。这是2016年的时候,比如说一个农户,他是种莲的,他没有钱了,因为他前一年老爸生病,就把钱用完了。当时我们那个旺农贷一出来有个宣传单,我们贴出去了,他就看到了。他问我是贷款吗?我说是。他说怎么贷?我说我给你搞定就可以了。因为我相当于业务员的形式,我们内部有一个App,把资料提交上去,蚂蚁金服那边审,审了之后款就直接打到农户的支付宝里了,然后就可以直接提现。所以他找到我,我就告诉他怎么搞,你夫妻两个要过来拍照,要签什么协议、按手印,手续很简单,我就说一天之内就可以搞定。包括中间要调查,因为阿里首先要承担责任的。所以我也到他的实地去看具体种了多少莲,我估计一下今年能收多少。在阿里,如果这个东西是虚假的话就要承担责任,王总一定很清楚。所以我们也是经过实地的走访,结果就把这三万块钱贷给他了,贷了三万块钱买农资。他也没让我失望,他就好好的搞,把这个田好好的耕耘一下,他挣了13万多,8月底卖了13万多。当年他提前,因为蚂蚁的金融是比较灵活的,提前就把钱还掉了,过年的时候还到我这边采购了一批大家电。 孙世芳:你感觉你开农村淘宝之前和你现在的情况,你这个店对你们村子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钟华:影响是蛮大的,变化肯定是很大的。因为从一开始村民是不接受的,说实话是不理我、不接受我。到现在信任我,甚至说依赖我,原来买个衣架、买个洗衣粉都要找到我,这是从触网开始有一个过程,最后有一个依赖的感觉。 孙世芳:你这个发展对你们村原来的小卖部,小超市会不会有什么影响呢? 钟华:这个影响不会很大,我们各有各的渠道,我们阿里也没有去竞争,大家都是平等发展,互惠互利的这种。 王建勋:应该是这样的,其实通过这样一个,像钟华他们,我们是长期希望他运营这个区域的所有的村民,建立一个情感的链接、信任的链接,因为这点很重要。信任完以后,其实我们总要做这个渠道并不完全只是为了下行,也是为了上行。上行的信任是更重要的,因为他要听你的,他愿意按你的要求,这样信任更重要。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事情,其实我们希望整体的把农村,刚才他其实已经谈到了金融,谈到了消费者下行,还谈到了融资。那这一系列的东西都是我们整个希望能够通过我们整个的电子商务上下行的供应链渠道带到农村去,让他们能够享受这个,他所在的村庄能享受到城市里的好货,城市里的好价。因为往往乡亲们有时候的价格并不比城市便宜。因为有钟华这样好的合伙人,可以提供家门口的服务,这样建立一个长期的合伙的关系。 孙世芳:农产品的销售中您发挥了哪些作用? 钟华:农产品像我们赣南就是脐橙比较多。 孙世芳:一年可以卖多少? 钟华:今年卖了20万斤左右。 孙世芳:那脐橙的销售是有标准的吗? 钟华: 把脐橙摘下来之后我们就拿到果厂里面,分捡加工,把大中小,从60、70、80,80以上的我们分捡过来,大小分开。在前一年,在2016年的时候,没有做这个事情。很多投诉。我一家人买回来了,大的,小的,60,70,80,90,爷爷奶奶都一起买回来了,很多人会投诉这个东西。但是今年我们会采取很多的分捡,用大工厂加工的方法来做这个事情,减少了这些投诉。针对贫困户这些,贫困户你订我的,2016年的话他们订贫困户是两块七,我给你做两块八,我给你订,我给你卖。今年他们的收购价定了两块六,我们定了两块七。我们也自己说少挣一点点,让贫困户多挣一点点。 王建勋:这块其实很重要的,其实我们做的事情。刚才说了农村淘宝是下行还是上行,上行其实我们没有大面积的做,就是钟华说的有很多的问题。我们做了大量的试点,基本上2018年我们能推出新的100多个自主品牌,我们会有一个农村淘宝淘乡联品牌,后面旁边会贴地理品牌,地理标志。这个做法以后,首先我来解决销售的问题,销售我们会在整个阿里巴巴全电商体系做销售,做销售第一我们会放在天猫超市,我们会放在线下的河马生鲜,还有大润发,这一系列的途径解决销售的问题,同时解决对终端销售者服务的问题,就不会由钟华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来解决。他们只是开个店。然后再回到生产端,其实这个过程前面就是把农产品变成商品的过程,刚才他已经提到了分捡,这个分捡是自发的,没有甜度、没有酸度、没有采摘期。现在我们试图在找合作伙伴和供应链,现在在做试点,2018年我们可能会做成。比如2017年我们就做出来了新米标准,我们认证过的一定是新米,而且是符合我们的标准了。比如说一系列的苹果,新疆的哈密瓜,我们都做了糖分的认证,包括使用的农药。这些东西是相对比较漫长,也是工作量很大的工作,这是一个标准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解决了整个运输的供应链问题。如果钟华那边做脐橙,我们就会找当地的合作伙伴一起来解决,他本身就长期做果品。他会有供应链,结合我们上行的仓,再通过销售的链条,我们希望能解决消费者的生产者和城市的消费者,这一端把渠道的分工缩减小,重构。同时能把好东西从农村带到城市,这是我们做的。但是这个东西比下行要复杂,因为如果我们下行的供应链体系铺下去,上行是走不过来的。 孙世芳:现在也是这个的,因为我们工业品下乡有既定的标准。现在由于农村电商的发展,其实我们农产品的销售,这个渠道建立以后,确实也给我们政府监管提了新的话题。包括现在企业的标准,你自己要做这个标准。但是现在还重要的是我们政府在监管当中,将发挥哪些作用。许院长谈谈。 许世卫:我觉得首先刚才听了钟华的介绍,我有些感想。觉得要做好电子商务首先是得有情怀,很重要。跟其他工作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人在农村,想着农村,如果没有情怀,要做好农业电商特别不容易,他遇到的困难是多方面的,这种困难在城市里没有。但是在农村,在他那个地方就会遇到这些具体的困难。 第二个要有耐心,农村是千变万化,情况复杂的。我们每天应对的是千万种产品,我们是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如何在这当中寻求,通过我们的观察了解到市场,了解到产品,把它撮合起来,这当中的新农人,电商人很重要,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要有一定的积累。 第三个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专业。一定的阶段你就得专业,有时候我们说专家可以,我们十几年、二十几年干一个事,但是对他们来讲要懂的东西特别的多,要懂得社会环境,要懂得技术,要懂得经营,要懂得产品,某种程度上还要懂得社会心理,社会复杂程度等等。所以要掌握很多的专业。刚才孙院长提到的作为国家的层面,怎么样来管好,要解决农业电子商务面临的这些问题,我们现实当中面临的这些种种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标准问题。那么现在的标准很缺乏,比如说农产品的分类标准是什么,现在我们农业部已经有了农产品市场分类标准。一个品种,一个产品,比如说西红柿,有的地方叫西红柿,有的地方叫番茄,有的是仙女果等等,名称都不一样。更不要谈对它的规格的大小,大小规格、颜色、味道,这方面分类要有标准。第二个农产品的保存、存储、运输当中,也要有标准。这种标准要结合我们中国的实际,要结合我们的农产品,每一个农产品都有最优的传播的半径,我们国家很大,那么我们国家目前市场流通是非常之广泛的,可能我们现在在黑龙江的最北边黑河,有可能他吃的西红柿、黄瓜,有可能是海南运过去的,因为海南是冬季蔬菜的生产基地。针对这样一些产品,我们现在电商可能是在一些蔬菜,可能水果,这一类的鲜活农产品,在电商当中已经破题了,鲜活产品。可能做得比较好的还是在干果、茶叶,这确实跟品种的类型有关系。我们国家应该从不同标准,首先采用分类标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产品来研制,公布不同的标准,让大家有标准可依。 孙世芳:叶主任通过你的研究,你认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未来的前景将是什么样子呢? 叶秀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因为现在有三股力量积极推动这件事,第一就是政府空前的政策的支持,像许主任讲有30多的政策都在支持这件事。第二股力量就是平台的积极下乡,像刚才我们讲到淘宝、京东、苏宁,这一系列的企业都在做农村电子商务,包括银行的平台,工行的电子商务平台、农行的电子商务都介入农村电子商务了。然后第三股力量,就是新农人的积极创业的热情。这三股力量合起来推动我们国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目前我们国家电子商务发展只是处在突破了引入期,进入快速成长的初期,所以它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像2017年的数据,农村电子商务的交易额有1.2万亿,它只占我们国家网络零售额的六分之一,空间还非常大。而且目前来看,他销售是以实物型商品为主,服务型商品也有很大的空间,比如说乡村旅游、乡村餐饮,还有家政服务,这块增长速度也很快。像实物型商品,我们全国有2000多个淘宝村,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在网上销售,销售量也非常大,销售排名第一的是服装、鞋帽、箱包,第二大是家装、装饰。第三个是食品和土特产品。这些都有广阔的空间。 第二点,预测前景,实际上我们国家把农村电子商务和扶贫紧密联合起来了。像2016年出了一个政策,就是把电子商务纳入扶贫体系,17个部委联合一块发一个文,就是《推动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以前都是商务部和财政部两个部门发这个文。因为这个行动财政支持力度很大,一个县给2000万,目前有700多的县已经收到这个资助了。现在国家扶贫办已经加入了这个项目,主要重点扶持贫困县。实际上这个政策出来以后,对贫困县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孙世芳:今天几位专家围绕着农村电商的发展谈了比较深入的讨论,谈了比较精辟的一些见解。农村电商的发展基本上是初期阶段,这个阶段其实我们面临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从你末端的端点一直到整个体系,我觉得这一系列的问题其实我们面临着好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信息流的问题,包括我们流通渠道当中所遇到的一系列的问题,甚至未来可能还有大的电商之间的合作的问题,平台之间的合作现在。现在平台之间的合作还没有,还基本上是竞争大于合作,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是合作大于竞争的。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在发展当中去解决,去探讨。所以说农村电商是个大课题,农村电商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通过农村电商的发展,我觉得不单单是一个商业行为,可能会导致整个乡村振兴建设当中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在这个体系里面能体现出来。所以说我觉得咱们今天谈这个话题非常有意义。而且请的各位专家,我觉得也都有代表性。通过这个课题的探讨,我们觉得旨在提升社会进一步的对农村电商的这种注意力,让大家更关注农村电商,为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或者说为农村电商的高质量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贡献我们的力量和智慧。 非常感谢各位专家,今天的讨论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