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频道 > 国内专题 > 2017 > 美丽的背后 > 更多新闻 > 正文

山东高唐发展生态经济:沙窝变成聚宝盆

2017年04月19日 14:4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赵永斌

  人勤春来早,又到了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三十里铺镇长屯村远近闻名的“种树三兄弟”忙碌的时节,这不,哥仨中61岁的老大杜方平载了满满一车树苗刚从集市归来。“这些年俺哥仨种的树至少也有2万多棵,上批树木成材后卖到了家具厂,让俺们大赚一笔,今年的种树劲头更大了,俺们计划再种30亩,总数达到120亩”。杜方平说。

  长屯村土地严重沙化。有的村民尝试种树防风固沙,但是独木难成林,一夜大风,好不容易种上的树断的断、折的折,有的还会连根拔起。长屯村支部书记杜方青说,“老百姓年年白忙活,只有望沙兴叹。村民没出路,温饱都成问题”。

  为了改变落后面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长屯村实行规模种树开发,吃够风沙苦头的村民们开始争相种树。坚持多年,树越种越多,风沙日渐稀少,昔日灰头土脸的“沙土窝”不见了,而家家户户的“绿色银行”却越来越红火。

  从种树中尝到甜头的杜方平对此深有感触:“俺种的这种速生杨生长快、材质优,7年可长成材,市场供不应求。俺们每亩种树50多棵,这样树木就有足够的空间迅速生长。仅种树每亩收入就有千把块。俺们还在林间套作富硒西瓜,每亩增收3000元至4000元。”这些年,他们哥仨不断搞承包、开荒地、忙种树,成为村里家喻户晓的富裕户。

  杜方青介绍,在县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大力发展林果、林菜、林牧、林粮等间作农业,昔日的风沙村变成了如今的生态林场。“林中养殖,利于畜禽绿色健康成长。同时畜禽肥可充分利用,反哺树木,实现可持续发展。林间套作经济作物或养殖,经济效益可翻3倍以上。”

  村民陈为增就是生态林场的受益者,在村南的树林里,他拉起了防护网,成千上万只土鸡散养在数十亩林地上。陈为增道出了养殖秘诀:“每到晚上,我就在林中亮起两盏200瓦的水银灯,吸引各种飞蛾、昆虫聚在灯下,让群鸡捕食。这样一来,土鸡肉质和鸡蛋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这身价也就见长了。”该养殖项目年创收20余万元。

  作为国家园林县城、省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县,高唐着力做好植树造林绿文章,全县621个行政村都建起了“绿色银行”,植树造林不仅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还让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群众幸福感不断攀升,连续7年蝉联群众满意度测评全市八县市区第一名。“我们将以聊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造林绿化,通过几年努力,确保县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0.3%,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1%,争创全省绿化模范先进县。”高唐县委书记张颖说。

(责任编辑: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