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ETF分析 > 正文
 
ETF引领指数投资新潮流 市场资金将再次大扩容

2004年08月12日 20:59
    周四,上证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获准设立,首只ETF将以上证50指数为跟踪对象。从近两日的上证50指数成份股来看,ETF并未直接推动这些股票的上涨,成交量也未出现明显放大迹象。从表面上看,ETF获准推出的消息似乎并未给沪深股市带来多大的利好刺激。而作为一项重大金融创新,ETF的推出将给市场带来一系列深层次的影响。

    带动资金扩容

    国泰君安分析人士指出,ETF的推出作为落实国务院九条意见的又一项具体措施,从某种意义上也预示着证券市场资金扩容也将迎来突破性进展。

    年初出台的国务院九条意见明确指出,要鼓励合规资金入市,支持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投资资本市场,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企业补充养老基金、商业保险资金等投入资本市场的资金比例。此后,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九条意见,经国务院批准,有关部委共同组成了六个专题工作小组,其中就包括鼓励合规资金入市方面的专题工作小组。而从近期管理层对于保险资金入市的有关态度来看,这一重大利好也有望成为现实。

    该人士指出,此次批准的ETF是以上证50指数成份股为投资对象,并且投资每只股票的比例与其在该股指所占的权重完全一样,这种制度安排的目的之一就是为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这位人士认为,市场中流通性最好、业绩最为优良的股票大多已经被纳入上证50样本股当中,投资这类股票的风险相对较小,对于力图规避风险的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等投资者来说,上证50ETF无疑是其直接入市的首选投资品种。

    此外,市场人士还指出,ETF除了适合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外,还有可能吸引社会储蓄资金参与进来。

    价值投资得以深化

    自去年价值投资逐步成为市场主流的投资理念以来,大盘蓝筹股的市场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业内人士认为,ETF的推出将进一步巩固价值投资理念的市场地位,大盘蓝筹股还将面临较大的市场机会。

    数据显示,2003年以大盘蓝筹股为代表的上证50指数成份股净利润为579亿元,占沪市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60.9%;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271元,比沪市上市公司平均水平高出31%。此外,上证50指数成份股分红总额为218亿元,占沪市A股上市公司分红总额的54%。

    申银万国的研究员施恒新认为,尽管今年蓝筹股的调整幅度较大,但并不代表价值投资理念的失效。总体来看,上半年蓝筹股的表现仍然强于大盘。他认为,ETF的推出将提供一个价值发现的机制,更多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使大盘蓝筹股的市场价格更加接近其内在价值,市场的稳定程度会更高。

    招商证券的王丹妮也认为,ETF的推出将会进一步增强大盘蓝筹股的流动性,但由于套利机制的存在,ETF并不会显著增加大盘蓝筹股的波动水平,更有利于普通投资者的参与。

    股价面临结构调整

    价值投资理念的深化也将直接导致股价结构的调整。中信证券研究咨询部总经理徐刚认为,任何一个时代,股市主流品种都反映了一个经济中的主导增长力量,目前中国实体经济未来的主导增长力量是内需拉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因此,基础性行业的大盘蓝筹股必将成为中国股市的主流品种。

    徐刚还表示,去年以来市场“二元化”就已经形成,其特点主要是以往业绩被低估的大盘绩优股稳步进入上升通道,而以往受“概念”炒作影响价格严重高企的股票价格逐波向下。随着更多ETF品种的不断推出,将加剧二元股市结构的形成。

    据了解,在首只ETF推出之后,上证所还将陆续推出上证180ETF、高红利股票指数ETF、大盘股指数ETF、行业ETF等多个ETF产品。从上述ETF产品的预计的指数构成来看,大盘蓝筹股仍将是绝对的核心品种,因此,未来上市公司股价结构调整也将进一步深入,而业绩和成长性依然是唯一的标准。

    指数投资日趋流行

    随着越来越多ETF产品的推出,指数投资无疑也将受到更多稳健型投资者的青睐。

    就现有指数基金的业绩来看,普遍获得了市场平均的收益率,部分指数基金甚至超越了所跟踪的指数。据了解,易方达50指数基金截至6月30日,成立3个多月其股票部分的超额收益率就已经超过了2%。

    业内人士指出,一般来说,指数型基金均能为投资者带来相当于大盘的收益水平,而且一些指数增强型基金还具备超越大盘的能力,这也体现了一定的研究溢价。

    而招商证券的王丹妮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指数投资将会日益流行的大趋势。“ETF对市场最大的贡献在于指数现货的诞生。”她认为,尽管中国股市目前仍缺乏做空机制,而且这一机制的实现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指数期货必须先具备一个指数现货市场,ETF采用一篮子股票进行申购和赎回实际上造就了这样一个指数现货市场。

    业内人士还表示,从短期来看,就上证50、上证180及深证100而言,不同的指数市场表现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别,有时会比较明显,如2003年上证50指数就超越上证180指数近10%,但从长期来看,按照国际通行方法编制的全市场指数表现强弱不会太明显。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