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ETF分析评论 > 正文
 
ETFs:救急不救穷 就如股市自助餐

2004年07月08日 21:43
    上交所即将推出“对应上证50指数”的“ETF基金”。

    这是个什么性质的基金?其实说白了,就相当于请朋友吃一顿“便饭”,以前股市上流行的是“自助餐”,想买什么股票,您可以自已往盘子里面“拣”,吃不了,“兜”着走;现在则摆出一桌“酒”,名字就叫“ETF”或者“ETFs”——它是一个”股票族”,吃也是它,喝也是它,有点儿“以物易物”的意思。

    但问题在于,股市投资真能这么简单吗?显然不是。如果真如此简单,还要专业投资公司做什么呢?再者说,如果炒股真能依靠“ETFs”就可以安稳地赚钱,《投资学》也就没用了。任何人,花上数百元,买一台二手电脑,岂非一样可以赢利?

    极端地说,如果真是这样简单,各大投资机构的投资绩效,哪里还能如此之差?所以,对于ETFs,“只能救急,不能救穷”。我们学习海外市场的经验,也有多种方式,需要把它看透,否则,急急忙忙“回娘家”,容易“丢了娃娃”。

    事实是,截至2003年末,全球ETFs一共才有271只,其管理的资产规模只有1800亿美元。这些钱,听起来很美,但还不够买入美国微软一个公司的全部股票。

    严格地说,“ETFs”只是投资基金中的创新产品,是一种股票投资的“工具”。1993年出现于美国,直到1999年,ETFs才开始逐渐流行,并在美国一些小盘的很特别的产品方面取得了部分成功。在欧洲,业绩较好的ETFs主要针对债券。由于各种原因,ETFs种类并不多,但它的“股票池”,有一点指导意义,一般是“保守型”的代表类型。

    满打满算,ETFs至今只有10年的运作过程,规模普遍很小。而且,由于ETFs还没有经过市场“耐久经营”的检验,我们现在根本无法对这一基金品种进行任何正面评价,因此也没有必要“神化”它的作用。比如说吧,如果我们任选271位个人投资者的个人投资组合作为对照组,就会发现,271家ETFs的投资绩效,可以说是非常一般,并无任何优势可言。且不论个人投资的随意性,你想做几天,就做几天,势头不好,还可以抛空股票,落袋为安。

    当然,海外ETFs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本身确实有利于市场创新、规范与发展。ETFs独特的内容,在于以下三点:

    其一,资本市场必须鼓励并且提倡多种投资理念、发展多层次市场,更需要多种交易手段、多种交易方式并存。这对于我们的证券市场、股票市场非常重要。

    严格地说,ETFs比之于传统基金,各有其优点,并不存在谁比谁更好的问题。我们知道,一般美国人的资产组合之中,股票多,现金少,由于传统型基金采用的是现金申购、现金赎回,只要动用现金,在美国股市中的赋税总是偏高。所以,美国ETFs所采用的是“非现金”的股票组合申赎以及赎回,这是为了避税,其实没有什么特别深奥的道理,没有必要上升到什么理念之类的高度。现在我们把它“照搬”过来,意义并不是特别大。很显然,中国人的问题与美国人正好相反,我们的问题在于,在居民的个人资产组合之中,股票很少,现金却很多。

    其二,ETFs可以证明,它对于监督证券投资交易,交易所自身是负有重要责任的。

    当然,这也为喜欢与客户进行“交易”的投资银行另外提供了一个与交易所交易的机会。由于我国的券商,曾经比较普遍地存在挪用客户股票、挪用客户保证金的现象,所以,ETFs的推出,可以令券商的行为更加规范一些。

    在国外,每只ETFs都包括至少一个特别指定的“做市商”护盘,并且可以酌情设定每只ETFs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有兴趣的券商,不妨下场“套利”。不过,这样赚到的钱,相当有限。

    其三,对于交易所的经营与发展,ETFs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你准备选用哪一种“指数组合”、你如何更换指数组合中的“成分股”、你怎样纠正“指数失真”?因为所有信息都要公开。

    此外,对于入选“ETFs”的投资组合,应该还有一些特别承诺,比如不能允许相关企业发生“重大资产转移”、不允许关联交易,以免引发第三方“洗仓”,由此殃及ETFs。

    如果我们能够用以上三点观察当前的“上证50股票”,显然还有许多未尽的工作需要进行
来源:中国经营报